看书网 - 其他小说 - 中华秘典 - 第一百六十五章【太古时代的幻影】

第一百六十五章【太古时代的幻影】[第1页/共5页]

佚名《五运积年记》,已佚,无辑本。明董斯张《博识物志》卷九援引。

作为神话原型的盘古

盘古与盘瓠

《尚书尧典》谓尧帝“光被四表,格于高低(光辉晖映四海,至于天上人间)”。发兵讨伐,其活动具足公道,称为“天讨”、“天罚”。“君天下者曰天子”(《礼记曲礼下》)。因为“诚”为“天之道”,故只要修炼“诚”的德行,便能够“赞六合之化育”,“与六条约参”(《礼记中庸》)。司马迁馔《史记》,“亦欲究天人之际”。到了董仲舒,则直接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实际。又在必定“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即“天人一也”的前提下,发明了“天人感到”的学说:“国度有失利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同时,人君的政事,祈祀亦可打动上天,促使天窜改它本来的安排。如《吕氏春秋》载,商汤时大旱五年,汤乃“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捐躯,用祈福于上帝。”《宋史刑法志三》:“京师雨弥月不止,仁宗谓辅臣曰:‘岂政事未当天心耶?’”……历代王朝祈雨禳旱的故事多不堪数。别的,禅天祭地,建社稷坛,为吉祥立祀……此类活动,几近充满于一部中国史。

天人调和

古人论盘古,多将盘古与畲族(瑶族)黎族苗族神话中的鼻祖盘瓠相提并论,或谓为一人,吕思勉有专文《盘古考》,论二者之非,言之甚详。陈登原《国史旧闻》尚引近人观光记、拜候记等,以证盘古传说影响所及。然此类质料多与盘瓠相干,非盘古事,且多陈陈相因,今不录。但是若从童书业、杨宽正说,则吕思勉论盘古诸说,亦可由“神话分化演变”来解释。

以上质料,以《三五历纪》、《五运积年记》为最早,《述异记》以下,皆据以归纳焉。

还能够在浩繁的儒说中看到与《易传》精力相通的陈述。

三十岁那年,我决定写几部大书。此中一部定名为《中国童话》。意大利有个叫卡尔维诺的作家,汇集了意大利南北乡间的传说与故事,编成一部颇负盛名的《意大利童话》。我想改编中国的神话。但我生性疏懒,实在又正忙着生存,打算也就撂荒了。但今后与斥地鸿蒙的盘古相遇,且萦之绕之,不肯就忘,总感觉这神话仿佛表示着一点甚么。及至稍后,读了荣格、弗雷泽、卡西尔,便有了某种恍悟:盘古会不会是本土文学乃至文明的一个原型?

儒学大抵是对天人干系的最早阐述者。

童书业的出色之处在于,他胜利地将杨宽正的“神话分化说”引入到“古史层累退成说”,为后者培养了令人佩服的实际解释力量。他说:“《古史辨》闻名的进献是‘累层地形成的古史观’。普通人已承认它的代价了,实在这个看法另有应弥补的在。因为所谓‘累层地形成的古史观’乃是一种积渐作伪的古史观,我们晓得,古史传说当然一大部分不成信,但是成心造作古史的人究竟未几,那么古史传说如何会‘累层’起来的呢?我觉得这得用分化演变说去弥补它。因为古史传说愈分化愈多,愈演变愈繁,这繁的多的,那里去安插呢?因而就‘累层’起来了。举个例子来讲:春秋之前的汗青上最高最古的人物是上帝和禹,到了春秋战国间,禹之上又出来了尧舜,这尧舜便是上帝的分化演变,并不是随便假造的。到了战国时,尧舜之上又出来了黄帝,颛顼,帝喾等人,这些人又都是尧舜等的分化演变,也并不是随便捏造的。到了战国的末年,五帝之上又出来了三皇,这三皇的传说又都是黄帝等上帝传说和哲理中的名词的演变分化,也并不是完整捏造的。约莫演变呈现愈后的人物,他们的职位也便愈高愈古;这便产生了‘累层地形成’的征象。以是有了分化说,‘累层地形成的古史观’的实在性便更加明显:分化说是累层说的因,累层说则是分化说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