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科幻末世 - 游戏美食家 - 第四百五十二章 饮食哲学

第四百五十二章 饮食哲学[第1页/共3页]

以食喻礼——用饭成为孔子保护“礼法”的事情现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请用。孔子先饭黍而后啖桃。摆布皆掩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瞱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闻之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瞱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觉得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故事说鲁哀公犒赏孔子吃桃子,事前把黍子发给他,让他用来擦桃子皮上的细毛。但是孔子却先把黍子吃下去了,然后再吃桃子。中间的侍从看了都发笑。鲁哀公不得不奉告他,说:“黍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擦桃子的。”孔子答复说:“我晓得。但是黍是五谷之尊,祭奠的时候用它来做粢盛,桃子是六种生果中的下品,祭奠的时候底子轮不上。用五谷之尊来擦生果中的下品,高低错位,有损于义,我如何能如许做呢?”

……

山东民风俭朴,待客豪放,在饮食上大盘大碗丰丰富惠,重视质量,受孔子礼食思惟的影响,讲究场面和饮食礼节。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四四席”等,都能表现出鲁菜高雅大气的一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详确地记录了孔子的饮食看法,触及到饮食卫生、摄生、礼节等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说五谷所做的饭不嫌先将谷米择得精一些,牛、羊、鱼等腥味而制作的脍不嫌切得细而薄一点。对饮食原则,孔子提出闻名的“八不食”,即“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饭菜耐久变质,鱼肉败北变坏,酒水饮料变色,食品已收回腐臭的气味了,都不能吃。而一日三餐,定时而食,一年四时,适时令而食,是适应果蔬发展规律的饮食风俗。倘食不以时,则身必有灾了。孔子还曾警告先人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简而言之:碰到用饭时席面上肉菜再多,亦千万不成只食荤腻,让进食的肉菜超越主食的量。喝酒虽不必限量,但要自我量力适度,不能饮醉,乃至神智昏乱。这些杰出的饮食风俗无疑是有助于“摄生”的。

……

在饮食哲学方面饮食礼节和上菜挨次——2500多年的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弟子职》中说:“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置酱错食,陈膳毋悖。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饭是为卒,左酒右酱。告具而退,捧手而立。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先生已食,弟子乃彻。趋走进漱,拚前敛祭。先生有命,弟子乃食。”这段话的粗心是说,到了用餐的时候,先生筹办进餐,弟子就要将饭菜奉上。挽起衣袖洗漱,并跪坐在一边服侍先生。摆放摆设各种饭食酱料时,不成违背礼节规定。普通来讲所上的菜品,鸟兽鱼鳖等植物肉食之前,必须先上蔬菜羹汤。汤羹与肉食相间摆列,肉肴摆在酱的前面,席面安排要成正方形。饭是在最后上,左面一侧安排饮用的酒;右面一侧安排清口用的浆。饭菜上完便可退下,拱手站在一旁。普通环境下是三碗饭两杯酒,门生左手执空碗,右手拿筷勺,把先生需求的酒饭轮番添上,要随时重视察看教员的碗和杯是否空了,要及时增加。多位先生同时空碗时,则以春秋为序增加酒饭,如此周而复始。如果用长勺就无需跪着奉上,这是添酒添饭的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