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注释[第1页/共6页]

[13]中汉文明的“三个独一”是:1、第一代文明中,独一未曾间断、持续至今的;2、持续至今的文明中,独一没有信奉的;3、没有信奉的文明中,独一具有天下性的。请参看本中华史之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16]请参看《史记·楚世家》。

[47]春秋时,县大于郡;战国和战国今后,郡大于县。

[13]请参看沈长云、杨善群《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0]请参看《资治通鉴·周纪二》,原文是“皆以夷翟遇秦,摒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2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22]语见《左传·昭公六年》。关于叔向,请参看《芳华志》。

[44]事见《左传·成公十八年》、《国语·晋语七》。

[14]见《左传·哀公七年》。

[30]事见《左传·昭公五年》。

[5]据《左传·昭公三十年》,吴王阖闾灭徐,徐君“断其发”以示臣服。至春秋末,人们仍称“吴发短”,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9]本段请参看翦伯赞《先秦史》、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翦伯赞《先秦史》称,《左传》一书中与战役有关之名词的呈现次数,总计侵60次,伐212次,围40次,入27次。

[15]《淮南子·原道训》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因而民人被发文身,以象麟虫。”

第一章

[10]请参看《左传·成公七年》。

[1]事见《左传》之庄公十年、十四年。

[3]事见《左传·哀公二年》。

[15]请参看《论语·季氏》。

[23]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元年、二年。

[18]春秋止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议。但《春秋》经文止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最后一行是“夏四月己丑,孔丘卒”;传文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最后一行是“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三家分晋,则在鲁悼公二十八年(前440),间隔吴国灭亡三十三年。

[6]以上管仲的治国方略请参看《国语·齐语》。

[17]事见《左传·襄公十年》。

[20]事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5]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41]以上请参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18]请参看《史记·魏世家》。

[2]文姜嫁到鲁国,是在鲁桓公三年(前709)。当时做父亲的齐僖公曾一起相送而至于讙(读如欢,鲁国地名,约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仿佛对文姜不太放心。实际上此前他曾想把这个女儿嫁到郑国,却被婉拒。鲁桓公携文姜访齐,则是在公元前694年。其间襄公与文姜兄妹,应有十五年未曾见面。此次相逢,天然如干柴烈火,不成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