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 第7章 后记:这格子不好走

第7章 后记:这格子不好走[第1页/共2页]

最大的困难,是这段汗青时候长,眉目多,人物干系庞大。从公元前722年春秋开端,到公元前221年战国结束,整整五百年。均匀下来,一万多字以内就得说清百年。这当然并非做不到。但如果既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后果结果,又要有血有肉有声有色,那就太难了。

题目是如何弃取。

新星出版社的谢刚和褚盟传闻,便把他们的“半夜文库”连续寄来,成果让我在偶然中又学了一招。

只不过,迪弗是“走格子”,我是“填格子”。

也就是说,只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他。

本中华史第一卷《先人》和第二卷《国度》在北京首发时,我跟媒体有一次对话。记者问:你用一己之力,在五到八年的时候内撰写三十六卷本中华史,不难吗?

我答:累,当然累。

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史乘,史观是不能没有的,那是灵魂;史识是不能没有的,那是骨骼;史料是不能没有的,那是血肉;史感也是不能没有的,那是神采。没有神采就没有魅力,汗青也就仍然是手术台上的木乃伊。

割爱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幸亏秦王嬴政,还能够留待将来;也幸亏申包胥哭秦、信陵君救赵、蔺相如会渑池等等,读者已多有耳闻,无妨舍去。至于同为门客,为甚么选冯而非毛遂,则因为冯更具有代表性,故事也更有看点。是以,固然后者为我们进献了“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两个成语,我仍然挑选冯。

但是必须做到。

记者再问:有体例吗?

史感的获得当然要靠同理心,但同时还需求一项技术支撑,这就是复原现场。复原现场才气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才气感同身受。这就决定了本书不能是剧情梗概,而应当声情并茂,栩栩如生。

第三是可读,特别是要为读者解除浏览停滞。先秦毕竟古远,让读者记着那么多名字就不轻易。体例之一,是尽能够让同一人物几次呈现。实际上,只要文章做足,是能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

代表性、典范性和故事性,这是第二条原则。

结果如何,请君查验。

但到第五卷,难了。

走格子是一种刑侦手腕。详细体例,是在脑筋中将犯法现场画上多少格子,然后一格一格地汇集证据。如许做的好处是不会遗漏任何线索,并且效力很高。这类高效力的手腕,完整能够用于写作。《先人》就是如许写出来的。夏娃、女娲、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六格。《芳华志》也是如许写出来的。刺客、恋人、兵士、人臣、使节、鬼神,也是六格。

我的体例,是临睡前读侦察小说。

起首看是否不成或缺。比如齐桓称霸和商鞅变法,别离是春秋和战国的两件大事;田陈代齐和三家灭知,则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至于开春秋之篇的郑庄公,终战国之世的吕不韦,也不便缺席。由此及彼,宋襄、晋文、秦穆、楚庄、阖闾、夫差、勾践、子产、三桓、苏秦、张仪等等,都非说不成。再加上其他相干人物和事件,已是满满铛铛,济济一堂。剩下的,便只好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