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四十三章 道密两旁证

第五百四十三章 道密两旁证[第2页/共7页]

你们好好想想本身是甚么根底,要想去极乐天下,还是要先好好地培养慈悲心。为甚么念佛的人千千万,往生的人那么少?就是因为没有慈悲心。

另有一些人也是一上来就直接念咒,不发慈悲心。不发慈悲心有甚么好咒的呢?莫非是咒本身和别人不好过吗?

我要他少废话,直接说就行了。上面是他大抵的意义,我也是按照回想清算的。

“这位法师,是修习密教的,他也谈过善行慈悲与初禅的干系。大抵上的意义,与明天我们所听老法师差未几。这算不算干证呢?”

现在天下上入初禅的人很少,有些本性很好的小孩子另有点天人的境地,偶然候睡觉时还会入到初禅天众生的定中去。现在的成年人烦恼太重,以是你们不要奢谈甚么菩提心,菩提心没有那么简朴,划一心不修,你别离念很重,你看分歧的人顿时起分歧的念,如许的人底子入不了定。

“万师兄,他明天讲的,按说是与实证有关了,但我没有进入过,也不晓得该如何了解。仁慈是一种心态与行动,如何与超凡入圣扯在一起呢?”

从心机角度来看,仁慈的心肠会令人身心放松,积德的行动轻易激起别人的和睦感激之情,反过来本身会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高兴感。从免疫体系角度来看,常常积德的人,无益于本身免疫体系。以是礼记?大学中说:“德润身。”汉朝董仲舒解释说:“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平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六合之美以养其身。”

念佛的人千千万,为甚么往生的人极少呢?启事是因为他们没有菩提心。有些人看到某某往生了,能够看到的是幻觉,或者是升到天界去了。升天很轻易,往生西方极乐天下并不是那么轻易的,要真的发了菩提心才行。发了菩提心才有真正的信愿。信愿是包含了菩提心在内里的。愿要发得实在、天然、不造作,不但仅是嘴巴念念罢了。

蕅益大师在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中说:“如摩尼宝,赋性明洁,在矿秽中。”不想体例开采,它本身不会跑出来;宝珠上尽是污垢,不想体例去擦拭,它本身不会洁净;心性有如宝珠,为客尘烦恼所染,不想体例对治,其光亮终不闪现。

扫地恐伤蝼蚁命,珍惜飞蛾纱罩灯。这是唐僧的作派,我少年时,乃至另有点讨厌他。

比如有些不孝之人受了传统文明的教诲,学会念恩以后感觉本身做的不好,就开端学习孝敬父母。刚开端还是很造作的,但渐渐的,跟着串习的时候长了,就会发自内心地孝敬父母。我们修习菩提心也是一样的事理。刚开端要耐久的思惟串习,然后就是修,要修到量,不然面对一点点对境,菩提心就刹时从心相续中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