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自欺欺人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自欺欺人[第2页/共9页]

这个反问更锋利了,几近是个逻辑陷井。如果无用,为甚么历代高僧们还要对峙?如果有效,岂不证明佛陀不美满?

“心的幻变是不是心呢?严格来讲也不是本身的心,但是心的幻变,除了心以外有没有呢?也是没有的。是以我们在循环中流转,是依托这个心,获得摆脱和聪明,也是依托这个心。就像入中论中所讲,先固执我,再固执外境,统统闪现都是本身的心所造。我们该当了知统统外境和内心都是心的一种幻变,若熟谙了心的赋性,就会从循环中获得摆脱。”

“那我们如何样来影响因和缘呢?普通的答案就是你必然要去堆集功德,并且不要做没有功德的事情。”

以空对空,这叫说大话废话,实在也是谎话。上师这一段实在是警告我们:我们所看到的天下只不过是我们以是为的天下。

“佛法的目标是甚么?就是突破统统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以为,只要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合作,你就会但愿达到它,或者,但愿制止它,不管哪种环境,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跟练习身材一样,如果我们练习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会获得好处,实际上如许做的好处更大,它会变得更固执、更安康,变得更有技能、更能够忍耐、更慈悲、更有体味的才气,最首要的是,你能够更去感激、接管和享用一些对你好的环境,也更能忍耐或接管一些不镇静的事情。”

“学佛是要扑灭自我的存在感,世俗人则是想方设法要成绩美满的自我存在感。而自我存在感是一种弊端的感受,正因为这个弊端感受才让我们徒增了很多烦恼。这就仿佛学中论的时候所说的事理一样:如果自我实在存在,就应当是恒时永存的,那么还需求不断的几次寻觅自我存在感吗?我们之以是不断的充分本身,让本身感遭到自我的饱满感和存在感,就是因为从本以来自我只是一个虚妄的观点,虚妄的东西就需求我们不断的稳固与保护才行。”

“但我们并没有熟谙到我们是如何来熟谙天下的,因为我们以为,我们以是为的就是它本来的状况。如果你没有熟谙到你以是为的天下并不是它本来的状况,那你就没法体味统统征象皆如梦幻。当你以为一小我是具有了慈悲的,另一小我是接管慈悲的,你天然就已经产生了高低的别离。这类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类慈悲要让你成佛的话恐怕不太轻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划一。”

但是要永久做有功德的事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所风俗的体例比我们目前要做的更有力。是以我们需求修心,修心能够影响我们风俗统统的情势。除非我们的心能够变得更有弹性,不然我们所做的统统很科学的修行没有一个能够影响我们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