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得法大圆满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得法大圆满[第2页/共9页]

当你不竭修行至相称时候,以精进及朴拙信心之故,经历会窜改成证悟,而觉性便能赤裸裸地闪现。这就仿佛把盖头之布除下普通的感到镇静。这类见性之境地,非为肉眼所能见的。而后统统意念都成定境,统统所能动与静皆能同时摆脱。

意念起时,任由其生灭,不要试图去停滞或跟随之。你或许问:“那么我们应怎办才对?”——是不管意念如何生起,你必必要住于天然,有如观佛殿普通,不产生各种了解上的别离。以是当我们了知那些出世胜义谛理的思惟时,我们只能说:“当畴昔的思惟已过,而将来之思惟又未生起时,在这段空间当中,不是有一种“当下”的感受,一种清澈,赤裸裸而憬悟的赋性呈现吗?这类信性又何尝有涓滴之窜改?这不就是悟之赋性吗?”

谚语有云:“不要摒弃思惟!而应将之视为法身之赋性。”但是除非你能清澈地了别清净法身的境地,不然不能随便将思惟以为“这便是法身了。”或住于一片空缺的安好境地中,误为法身,这会流于不定形的恶取空境。故此意念最后生起时!只须对之加以谛视,而不须辩白及思虑,实应不加以理睬,而住于自发为意念之“了知者”上,有如老年人看着小孩玩耍一样。

他上堂后,简朴庆祝了大师后,就停止了总结发言,实在是对大美满法修行重视事项的开示,有的内容也反复了传法过程中的一些窍诀。

经咒的朗读声音中,有一种低频振动的酥麻;法号与法铃的瓜代里,有线与点法音的交叉。某种奥秘的标记,以声音的情势传达出来,很有一种佛国的画面感。

故这觉性之显体与空性,本是不成豆割,亦为三身之主体,和原始之赋性;故洞察这觉性乃大美满见之入门。正如莲花生大士所云:“阔别统统知性上的了解,所闪现之法身,即为统统法之自性”,这正如握持普贤王如来之心要于掌中。

如此殊胜上师所开示的法义已堆积在四谛法当中,四谛法当中已美满具足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的统统法义,是以之故当今开示大美满法以及大美满具相上师所宣之法都包含于四谛法当中,除四谛法以外再无所宣之法。此四谛法不能各个分开而安立,悉皆一如,于一法中美满四谛,“是而如是”而称之为大美满。这也是“为甚么不能把上师安立在外”的来由地点。是以,祷告上师就是在无误、无迷乱地实修大美满法。祷告上师之时,起首要熟谙祷告之基。有些弟子至今未能如理如法祷告上师,为了提示大师之故,是以宣讲此等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