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知将死 - 四十、班优于马(三)

四十、班优于马(三)[第1页/共4页]

软妹子没和黄东培胶葛,又把目标对准了对方二辩:“对方二辩,刚才你方在立论和辩驳我方立论时都提到班马二人文质分歧,以为班固《汉书》机器木讷。可清朝曾文正公在《送周荇农南归序》中说,‘蔡邕、范蔚宗以下,如潘、陆、沈、任等比者,皆师班氏者也’。近世学者陈天倪则说‘《汉书》为整文,上承典、谟、训、诰之遗,下立黄初、典午之则,其流为六朝骈俪,与《史记》对峙’。对此,你如何看?”

台上观众齐刷刷送给他一波白眼:废话,你是得了便宜,当然没定见!

“他们如果不对劲,我们就一锤接着一锤敲,非把他们敲出翔来不成!”

对方二辩一样满脸懵逼:你说的这些,我听都没传闻过,还能如何看?唉,女人何必难堪女人!

黄东培听得一脸懵逼:我如何看?我底子就没看,好么?

黄东培终究不再负隅顽抗。张纮没有给出定论,而是看向周执笏和其他评委:“周先生,你们各位的定见如何?”

张纮有些惊奇:经畴昔年的国粹论难提拔赛,谁还不晓得江或人的赫赫凶名?谁又不晓得江或人的超强影象力?说句诚恳话,单论对国粹文籍的把握程度,别说平辈的高中生,弄不幸亏场合有人都得跪下叫声“大哥哥”。敢在他手里捉bug,不晓得该夸这位小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呢,还是笑他无知者恐惧?

江水源道:“既然对方辩友有要求,那我们就以理服人,不对,以证据服人。刚才我举了东汉时的例子,接下来我再各举一其中古和近古的例子,以证明‘代价’一词的利用并非孤例,而是常态。唐朝所修的《隋书》卷三十六《后妃传》中提到‘突厥尝与中邦交市,有明珠一箧,代价八百万’。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也有这么一句,‘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代价反在参苓之上’。以上三个例证,不知对方辩友是否对劲?”

江水源本身也笑了起来:“还真是巧了,‘班优于马’的班家人就用过‘代价’这个词!据《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传记》记录,东汉安帝元初七年前后,敦煌太守曹宗想要派兵攻打匈奴,规复西域。邓太后命公卿当朝群情此事。班固的侄子,也就是班固的弟弟班超的小儿子,名叫班勇,提出了本身的观点,以为该当光复西域,此中一句就是‘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直,严以期会’。由此可见‘代价’并非出自西方哲学,而是土生土长的汉语词汇。”

周执笏吊足了世人的胃口,才慢悠悠地说道:“他所举的例证一定得当!我们当代用‘代价’一词,凡是是指物品的代价,淮安府中队所举的第1、第二个例子都属于这类环境。而正方二辩所说的‘更有代价’,明显不是指物品的代价,而是由其本义引申出来的另一层意义,即事物的主动的正面感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江水源所举的3个例子中,只要最后一条李渔《闲情偶寄》里的例证才最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