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龙兴华夏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清流”又急了

第四百四十一章 “清流”又急了[第1页/共4页]

清流士子们反对洋务抵抗西学的一**宝,便是“洋夷非人”,既然洋人连人都不是,那他们的东西,还能学么?但是他们没想到,林义哲出使西方返来后,写的《西国圣道考》证明西方国度也尊崇孔孟之道,如许一来,洋人通了圣道,就是人了。天然洋人的东西,也便能够学了。当林义哲的《西国圣道考》方才发行于天下的时候,王闿运读到这篇文章,除了感受不舒畅,想挑弊端又挑不到外,也没有多想,而当他看到了林义哲这一回上的这个“请兴水兵护海商经略大洋折”时,这才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了。

“廿五日(1875年4月1日),忽雨忽晴,殊惨痛,卯正三刻会合,入门则已立仗读文矣。随班跪叩,即出。饭后访徐兰士未晤。申初赴内阁政事堂会看海防复奏稿。昨日所拟,李兰荪觉得不要,遂易此稿,实在亦空言耳。其大略言不必过事浪费,请放筹海大臣,购求火器,却未指明铁甲船;开煤铁,加盐厘,皆在不成行当中,然余并未指明。余曰借洋款一节,似未可议行,当时很有和之者。李兰荪亦觉得然,遂以借洋款归不成行。馀则不痛不痒,但言海防宜尽晨安插,筹饷则毫无措置也。划稿而出,真是儿戏。”

白布上写着的,鲜明是林义哲的“请兴水兵护海商经略大洋折”的内容!

湖南,长沙,思贤讲舍。

《定国事诏》:

“壬父,如此寻觅,怕是不成的。”另一名当世名流李慈铭来到王闿运的身边说道,“他这文章,到处紧贴着贤人之言,又夹有圣祖训,实是难以回嘴。”

也不怪王闿运发怒,实在是因为林义哲的这篇文章过分无懈可击,是以他连日来调集门生,一道来寻林义哲文章中的弊端,但却一无所获。

王闿运之以是脾气变得如此,是因为宦途不畅之故。他属于宦途遭到波折,愤而化为名流的一小我。王闿运26岁就中了举,踏入初级士人行列,固然几次会试不售,也属普通,现在这个年代,科考联捷的跟白乌鸦一样的希少。而他的霉运在于才调早露,并且上达中枢,为咸丰天子的智囊肃顺看上,支出帐下,成了大清帝国智囊团中的初级智囊。而咸丰天子恰属于那种气性太小,又恰好赶上多难多难的天子,长毛没有平,英法联军又打上门,两下夹攻,一口气没上来,窝囊死了。咸丰天子一死,肃顺一时粗心,被西太后叶赫那拉?杏贞结合咸丰天子的兄弟恭亲王奕忻搞掉,跟着知遇的先皇去了,王闿运则今后被打上了“肃党”的烙印,不得超生。在中国就是如许,跟错人与站错队,对于文人来讲,都是政治生涯中最致命的失着,王闿运站错了队,没有搭上小命已经属于皇恩浩大了,要想出头,只好等西太后死掉,但以现在的环境来看,西太后才刚过40岁生日,身子好好儿的,想要死掉只怕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