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69|第 269 章

269|第 269 章[第2页/共3页]

这套书的版式都是布局好的,宽度和行着距差一点就要影响全部版面,连字带图都要印得一丝不错。

只要团体字多,就能粉饰过原稿的字数题目。归正没人见过桓凌的手书,他就说原稿因是在草原上写就的,前提不好,不能像在家伏案写字那样写出邃密的蝇头小楷,谁能拿出证传闻不是?

先替大人悲伤一场,从速找门生来刻印成书,好叫大人送与亲朋共赏。

不过之前上传文章时只要手在袖子里点点戳戳就能输入,并不显眼,以是白日也无能;翻译这些口语小论文倒是不能叫人瞥见的,只能早晨放工后点灯熬夜地誊写。叵耐那竹炭灯胆还不大争气,用得久了轻易发黑,偶然还会烧断灯丝,他还得去点火油灯,就着一室甜腻的火油味和黑烟誊写。

他越藏着不给人看,别人就越是心痒难耐地想晓得此中内容。但宋时心硬如铁, 顶着部属和门生们如怨如诉的眼神, 顶着周王含蓄的探听,硬是把那箱原稿藏得严严实实的,没给人看过一眼。

他们早盼着看桓凌的文稿久矣,现在终究拿到手,还叫他清算成这么精美贵气的样书,如何让人忍得住不看?世人洗手剔甲,部下水珠擦得干干有,先把书悄悄翻看一遍,才心对劲足地叫了刻版技术最好的门生和画匠来刻印。

不知这文章写得多么精美, 竟能令宋三元如许沉迷。他昔日看书都是一目十行,如何看这箱文稿就慢得像是字字都要嚼碎了吞下去似的?

固然这类科普漫笔稿少低, 算算字数一篇竟只要十几块, 但这满满一箱子若都能过稿,也抵得上几篇博士论文。自从他们跟从周王到汉中, 借着亲家的身份把王府、宫廷各种礼节、季节风俗扒了个底儿掉, 能写的都写过一遍, 再没有这么多东西可写了。

他印过大会讲义、编过报纸、写过版书,现在固然把主编的位置交给府黉舍传授,但眼力和气力都在,很快便设想出内页版式:就照着精装版古诗文选的格局,文前多夹几页媒介、目次、序文,大字印原文,在文中插上姑苏码子标示注角,文后以小字长长地写几段讲明。段段空行,章章换页,夹以插图――

好文章,不负他们这些日子的等待!

这不是想如何水就如何水了?

起首字体要大,行间距、段间距要拉开,页边多留点空,页边和段与段之间印点花边,还要多加插图……

对了!注释!

这个他本身就能画,草原上那些植物他差未几都在植物园和植物天下、农业频道看过,大抵都还记得甚么样。再说他们文人画儿讲究的是重神不重形,画匠才画得那么邃密呢,他在屋里憋出来的插图充足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