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69|第 269 章

269|第 269 章[第1页/共3页]

起首字体要大,行间距、段间距要拉开,页边多留点空,页边和段与段之间印点花边,还要多加插图……

考前背师兄的文章自是不值得倡导,不过也多亏当年那些仿写和背诵,他能完整抓住小师兄的文风、神髓,写出的文章足可乱真。拿他本人写的当代文翻译成古文,那就更轻易了。

用馆阁体大字印“桓凌”的文章,用他本身的行楷字体写讲明,乃至能够随便加些读后感,他对小师兄的思念之情。读者看到印出来的书里有两套字体,有他的点评,自但是然也就会认定原文是桓凌写的,不会想到所谓的原稿也是他加工出来的。

对了!注释!

幸而他从这趟从榆林转返来时,找到了西安东面的商州大蛇沟白钨矿,现在正在开采,将来总有能用上钨丝灯胆的一天。

不但桓大人的文章好,宋大人也写了好用心的注释,笔墨清通、内容详确,几近比桓大人的原书还要长了。若非胸中一片相思难抑,如何写得出这满纸密意?昔日王戎曾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他们恰是情之所钟的才子名流,观这文章,哪得不为两位大人肉痛眼酸?

这套书的版式都是布局好的,宽度和行着距差一点就要影响全部版面,连字带图都要印得一丝不错。

宋时对着桌上拼得整整齐齐的,一薄一厚的两摞文稿,微微垂眸,思考起了注水的技术――当年他在书店买的那些精装本,是如何把二三百页的精装本增厚到跟词典似的来着?

他每天看看本身背景上传的稿件数量,就能激起无穷的动力和豪情,将那满满一箱口语文稿改写成字字珠玑的古文。

不消油印,用石版印。

他可不能孤负桓凌的心血。

他越藏着不给人看,别人就越是心痒难耐地想晓得此中内容。但宋时心硬如铁, 顶着部属和门生们如怨如诉的眼神, 顶着周王含蓄的探听,硬是把那箱原稿藏得严严实实的,没给人看过一眼。

他们早盼着看桓凌的文稿久矣,现在终究拿到手,还叫他清算成这么精美贵气的样书,如何让人忍得住不看?世人洗手剔甲,部下水珠擦得干干有,先把书悄悄翻看一遍,才心对劲足地叫了刻版技术最好的门生和画匠来刻印。

他印过大会讲义、编过报纸、写过版书,现在固然把主编的位置交给府黉舍传授,但眼力和气力都在,很快便设想出内页版式:就照着精装版古诗文选的格局,文前多夹几页媒介、目次、序文,大字印原文,在文中插上姑苏码子标示注角,文后以小字长长地写几段讲明。段段空行,章章换页,夹以插图――

宋大人本身都没悲伤,还在书房安安稳稳地研讨草原水土保持和进步本地经济的题目,外头一群师生却把他这本地理志当情书集,连抄带印地传遍了半个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