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2|第 12 章

12|第 12 章[第2页/共4页]

且朱子曾说,治《春秋》只当以史乘治之。此文代圣立言,非代胡氏立言,但遵经传,何必到处依《胡氏传》!

院试的卷子也要糊名,以防作弊,却只糊名不誊抄,并且提早交卷的考生,提学一眼就瞥见人了,这道糊名手续也几近即是无。

方提学本经不是治《春秋》的,可他本身出的题目,他又岂能不晓得要考的重点在那边,如何样分出文章高低?

先斥宋桓公威福自便,不受命而伐郳之罪,指出其该当承先公之命而尊王室、守臣节;后斥齐桓公为成绩霸图,擅天子之权,节制诸侯伐讨伐外夷之地的楚国。写到文章结穴——也就是八比中最后的束二比时,还得特别赞美一下齐恒公体贴王室祭奠,是一片拳拳尊王之心。

“此《春秋》以是经世也。”

凭这篇文章,便足以压一县生员,在《春秋》房里悄悄取个经魁了。

考生作文章当肖贤人丁气答题,便不依《胡氏传》又如何?他字字句句却都恪守了《春秋》《左传》的本义,一篇文章头尾相顾,周到如织,怎能强添进性理之说?

也就是摘前人诗句为题,以五言八韵为限,如唐宋时的试帖诗。

恰好他写完也不悔怨,再看几遍这篇只列举经传内容为论据、半点不触及理学的文章,都觉着不能编削。

宋时上前交卷子,方提学招了招手叫他畴昔,要给他做个口试——普通来讲都是第一场测验后转天再口试,不过他交卷子交得太早,龙门还没开,这工夫也是白在门边等着,方大人干脆就想多考他些东西。

宋时那篇《春秋》从一破题就词严义正,得《春秋》本义,可说先声夺人。而从承题、起讲、八比、大结又步步相承,将尊王、伐不义之理一脉贯穿,气舒词雄,读起来如悬河泻水,说不出的痛快。

他刚穿来经常给人当神童展览的,作诗比作文章还快,不管质量,速率起码是相称可观的。方提学眼看着他一字字连着写下云,连搁笔思虑的时候都不要,当真要觉得他是绝世才子了。

方提学悄悄“嗯”了一声,脑袋都不动,考虑着夸了一句:“才情敏捷。见诗如见蓬莱清景,清昀欲流。好了,本官已见过你的才学了,你先去龙门等着,待会儿凑够了人数便归去吧。”

他把卷子收起来,便到堂前送给收卷官。

故而史官记录这段史及时,在诸侯的称呼上就依公侯原本身份来,而不像对宋公那段一样以“宋人”相称。

考吧!不要因为他是个穿越者而顾恤他!

方提学随口吟了一句“云补苍山缺处齐”,就让他以山为韵,劈面作来。

明尊王、讨不臣之义,使后代乱臣贼子不得不有所害怕。

《春秋》虽是史乘,但孔子编《春秋》时,“笔则笔,削则削”,成书后存留的史料都是为了表现“尊霸道、讨不臣”这个思惟的。以是作文的时候不但要斥住宋、齐两国诸侯之罪,还必要连络左传内容,表扬一下齐桓公在讨伐楚国中表示出的尊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