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拆迁人 - 后记 地球上的李黎

后记 地球上的李黎[第2页/共4页]

波佩/红岩文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

平头、浓眉,体肤略显乌黑,面上残留着少量未曾剃除完整的髯毛,南边人常见的欢实的小身板上,有南京京郊僻静的巷陌,或寥寂村庄天生的糊口力,淡定、深沉和宠辱不惊,甚或,有某种宿命的氤氲。如许的气味和氛围不是出自对书籍的浏览,也不是观光,貌似更多来自家传的官方经历和糊口聪明。或许,这些都能从李黎偶尔泛着滑头的目光中流暴露来。

时至本日,我常常还是会有个错觉,本年三十五岁的小说家李黎,实在就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的报告者约翰。基于他的小说闪现出来的陈腐的和新奇的人类景观,他已在地球上糊口上万年,现在作为论述者的李黎端庄历着一个三十五岁的循环,他要报告的,恰是这一循环中正在产生的事。每当我进入如许的设想当中,浑身高低,马上被时候带来的惊悚所包抄。但不一样的是,因为某种可触碰的即视感,这时,实际感极强的李黎,既不像阿谁穿越于时空次元的报告者,乃至不像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作家,更像是他本身小说中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小人物,是由N个被他塑造和假造出来的品德组合而成。由此,在我这里,李黎和李黎的小说,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学内涵,那就是“实际感”和“非常实际感”。作为他的责编,十多年来,我不竭地读到李黎的新作,全部流程约莫是如许:偶然他是在头天把一个小说写好,第二天改毕,当晚用QQ传送过来,我在第三天凌晨读完并在第四天决定刊发。又或者是好久没有他的动静,半年后通过电子邮箱发来一堆中短篇小说,当时,就有一堆疑似李黎的小说人物在面前闲逛,参与我的糊口,从未间断。直到客岁的一个诗歌笔会上,长年住在邮箱里的李黎,QQ、博客和微信中的李黎,在我看来已具有电子化品德的李黎,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固体布局,呈现在一堆――以气体为主的墨客中间。

客岁、前年,从未脱俗的我曾随四周的其他地球人一道,追过一个浅显美剧《穹顶之下》。该剧脚本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脱销小说,剧情以一个名为切斯特磨坊的小镇为背景,说的是某天,一个从天而降且坚不成摧的“穹顶”断绝了小镇和外界的统统联络,同时也闭幕了小镇保持多年的安静假象。追看两季,明白该剧并非传说中的科幻片,显而易见,编剧的目标是要揭示和切磋――某种意味着封闭的人类体制,或被伶仃于其别人类的运气,某种非常态的实际,如穹顶普通落下以后,此中的各种品德裂变和人道的各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