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第1页/共1页]

至道元年八月,宋太宗立第三子寿王赵元侃(恒)为太子,这是宋朝初次立太子。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病危时,曾经帮忙宋太宗夺位的大寺人王继恩,又想故伎重演,说动李皇后,并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等,谋立太宗宗子楚王赵元佐为帝。太宗身后,李皇后派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吕端“知有变”,遂锁王继恩于阁内,并派人看管。吕端入宫后,李皇后提出“立嗣以长”题目与吕端商讨,吕端以为太宗立太子恰是为了今后帝位的担当,遂奉太子赵恒为帝,是为真宗。“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吕端因恐寺人们以楚王赵元佐冒充赵恒,吕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并上殿检察无误后下殿,带领群臣拜呼万岁。宋朝皇位初次普通担当,也是第一次由宰相参与定见的皇位担当,在宰相吕端主持下顺利停止。太宗时放肆一世的大寺人王继恩终究被贬官,安设于均州(今湖北十堰东北),后死于贬所。咸平元年(998年)十月,吕端因病以太子太保罢相,仍享用宰相俸禄的特别礼遇。咸平三年(1000年)死,长年66岁,谥正惠。

淳化三年(992年)许王赵元僖暴病而死,因其嬖妾张氏专恣,吕端等王府幕僚以渎职被降官,吕端不久复官,升枢密直学士。淳化四年(993年)六月,任参知政事。太宗想用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胡涂”。太宗说:吕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吕蒙正罢相,吕端任宰相(独相)。副相参知政事自开宝六年进步权柄后,能够在太宗初年职位又降落,吕端因与寇準同时升任参知政事,而本身先升为宰相,向太宗提出“臣兄馀庆任参知政事日,悉与宰不异,愿复故事”。今后,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并且将本来上朝的砖位与宰相合而为一,遂成轨制。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吕馀庆弟,以荫入仕,后周时任至著作佐郎、直史馆。宋太祖时任至成都知府,开宝九年宋太宗即位后,皇弟赵廷美,封齐王,任开封府尹,吕端后被调任开封府判官,进入赵廷美幕府。承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原拟以皇弟赵廷美主持留守事件,吕端为赵廷美出谋以为应当从征,赵廷美从征掉队封秦王。次年,吕端因秦王府亲吏拜托违诏市竹木而被贬官。雍熙三年(986年)太宗次子赵元僖任开封尹,吕端再次任开封府判官,成为许王赵元僖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