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2766章

第2766章[第2页/共3页]

因而在颠末协商以后,户部与漕府达成了分歧定见——此次漕粮折损颇大,启事便是解运职员在运输途中没有做好损督事情,该当承担首要任务。相干人等先当场逮捕,由漕府衙门酌情判处苦役刑期。等下次有漕粮征解任务之前,再设法从本地找一批不利蛋出来当粮长。

最妥当的体例,当然是找个软柿子惩办一下,对上面杀鸡儆猴,对上面也能有所交代。

朱子安当时对于父辈给出的解答还不是太明白,但现在回想起来,就不难了解此中深意了。这些操纵漕运特权捞取油水的人,就像是房屋梁柱里的蛀虫一样,房东固然晓得迟早会被蛀虫蛀空梁柱,导致房倒屋塌,但如果要根治蛀虫,就得先刨开梁柱,而如许做能够会让屋子塌得更快。

朱子安暗自叹了一口气,接着往下看。曹崑解运这批漕粮一起到了天津,公然在本地交粮的时候碰到了费事。因为实际运抵本地的漕粮,较朝廷征调的数额少了近一半,户部派驻漕粮堆栈的官员天然不肯承担任务,回绝签收这批缺失严峻的漕粮。

但厥后漕运慢慢规复以后,漕粮却仍然是奇货可居,代价一向保持在战时程度。这直接导致数以万计的饥民为求保存,从被战乱涉及的地区逃往了海汉节制的登州府。

以崇祯年间的状况,支撑国度的梁柱都已经摇摇欲坠,经不起任何大的震惊,彻查漕运,谁都不能肯定会激发如何的连锁反应。既然临时还没塌,那大师就闭着眼过一天年一天了。

父辈奉告他,朝廷不是不晓得上面这些小行动,但全部京畿地区的粮食供应都有赖于漕运,要彻查这些事情,不晓得会连累到多少官员,很能够会让全部漕运体系再度堕入瘫痪。如果形成了都城断粮,谁能担得起这么大的任务?

朱子安看到这里便已想到,如果户部要用如许的来由去对付上头,那朝廷也会很难措置。

朱子安当时候曾听父辈提及,朝廷从南边调征的布施粮,有相称一部分都在运往北方的过程中被漕府以各种名义剥削下来。这部分漕粮作为耗损从粮堆栈存中抹去,然后在各地的市场上以高价售卖。至于这些漕粮发卖所得的去处,那必定不是国库了。

大明终其一朝,明显都未能找到公道的应对之法,乃至于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漕运体系里的蛀虫仿佛另有变本加厉之。

当然了,到朱子安记事的时候,因为朝廷财务严峻,规定的俸禄早就没法足额发放了。特别是1639年清军攻入山东以后,对处所烧杀劫夺,漕运曾经长时候间断,临清、德州两处漕粮堆栈也被洗劫一空。而运河上的大划子只,也全数被清军征用,作为渡黄河攻打济南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