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都市娱乐 - 醉挽绫 - 第181章 第七日

第181章 第七日[第1页/共3页]

不管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初创之功都是无可辩论的。

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抵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创作年代

史乘

作品别号

《春秋》记史的笔法与《史记》分歧。司马迁明白指出:”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但《春秋》的“微言大义”并不料味着其“言”是失实的。张京华有如许的评价:“如果说‘良史’、‘实录’代表了当代史学的根基原则,‘微言大义’则是代表了当代史学的最高境地。”或许正因如此,《左传》才会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惩恶,非贤人,谁能修之?“

文学体裁

春秋经、《麟经》、《麟史》

它的私修性子,突破了官方对史学的把持,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而至。

春秋

孔子“作春秋”的启事,史记中是如许记录的:“余(太史公)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消,道之不可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当中,觉得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罢了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迁对《春秋》极其推许:”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怀疑,明是非,定踌躇,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霸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已然之前,法施已然以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今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

儒家六经

作者

春秋公羊传

相传孔子

但后代亦有分歧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代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

学术界对于《春秋》的史学代价存在质疑。胡适以为:“《春秋》那部书,只可当作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看,却不成当作一部榜样的史乘看。厥后的史家把《春秋》当作作史的榜样,便大错了。为甚么呢?因为汗青的主旨在于‘说实话,记录事’。《春秋》的主旨,不在记录事,只在写小我心中对实事的评判。”徐复观先生也说:“能够鉴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标,不在本日所谓‘史学’,而是阐扬当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寂静任务。能够说,这是史学以上的任务,以是它是经而不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