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268章 迁都而逃

第2268章 迁都而逃[第1页/共3页]

固然说论官职施绩和陶基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两人是平起平坐,论私家干系两个也是表兄弟,比较的靠近,但如果两人在迁都题目上不能获得分歧定见的话,那么统统的统统恐怕都是浮云,乃至撕破脸的能够性也不是没有。

施绩和陶基本来也是筹议着做好有序的撤退,他们最早安排的陶璜和陶浚带领的军队先解缆,赶往的地点也是高要峡,他们必须起首要前去高要峡,来禁止魏军的渡江,一旦被魏军度过郁水,结果可真就不堪假想了。

以是陶基和施绩筹议了一下,决定放弃布衣百姓,只带军队走,这些布衣百姓,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而现在要大撤兵了,这两座浮桥倒是帮了吴军很多的忙。

不过尊敬和姑息施绩并不料味着陶基没有本身的主意,跟着昨日一战以后,陶基也是认清了情势,对施绩的这个计划产生了质疑,再加上明天魏军突袭高要峡,让陶基明白了如果全听信施绩的,很有能够会被他带到沟内里。

施绩则主动地拖在前面停止断后,他戍守的北面阵地,也是魏军的进犯的首要方向,一旦魏军发明吴军的大撤离,必定是会停止渡江追击的,这个时候就需求施绩死守阵地,以禁止魏军的进犯。

自从施绩达到交州以后,陶基对他倒是比较谦恭谦逊,相称的尊敬,几近施绩提出来的统统计划和建议,陶基都很少有反对的时候。

但天下哪有不通风的墙,如果说仅仅只是陶璜和陶浚的两支人马赶往高要峡,不会引发交州百姓的思疑,但接下来吴军更大的范围的撤离,这些老百姓又不是眼瞎,又如何能够看不到?

番禺新城地点地是在一座沙洲上,西去交趾的话,起首就必必要搭建出几座浮桥来,当初为了包管与西面诸郡的联络,陶基到是让人保存了两座浮桥的,如果魏军从这个方向攻来的话,守桥的吴军能够在第一时候将其裁撤。

以是明天战事结束以后,陶基提出了换防,施绩想都没如何想就一口承诺了下来,陶抗的人马确切是难当大任的,如果让他持续来守北面的主阵地的话,新城的失守恐怕底子用不了几天,以是这个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只要施绩本身来承担了。

那怕是事关迁都如许的甲等大事,开初陶基也是力主迁都到交趾的,只是在施绩的劝说之下,才放弃了这个动机,可见陶基对施绩是如何的言听计从。

现在天魏军攻击高要峡的动静,完整地成为了赛过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陶基既然提出了迁都计划,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是放弃了死守的筹算,现在就只差施绩来表态了。

现在施绩真如果持续抱着的他的打算不放的话,那很能够陶基就会和他分道扬镳,如果陶基的人马一撤,施绩就算是再有通天的本领,也是不成能守住这个孤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