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其他小说 - 中华秘典 - 第一百零一章【六道轮回的传说】

第一百零一章【六道轮回的传说】[第1页/共4页]

成宗天子驾临五台山,对他礼遇有加,至为看重。

一日,佛陀正为众弟子说法释疑的时候,一名弟子起家问道:“佛陀!可否说说您心目中抱负的弟子应当具有那些前提呢?”

门下弟子法忍法师问:

意义颇深,门下徒众再次祈求示偈以解世人迷津,因而他写下了这几句――

示寂后经三天,三昧真火**其体,门下弟子检拾到很多舍利,并建塔供藏。

「妙宗钞云」,《妙宗钞》是四明尊者《观无量寿经》的注解,他的注解叫《妙宗钞》.「弃取若极,与不弃取亦非异辙」,这句话意义讲得深.上面,「设不处置弃取,但尚不取不舍,便是执理废事」,为什??大乘佛法所说的万法皆空,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有取有舍就是有别离,有固执,你就错了,真正契入不二法门那里有弃取!理是没错,理上讲得通,那事上怎??你的烦恼风俗没断,你没有大彻大悟,你这个是解悟,不是证悟.解悟你得不到受用,你所讲的是诸佛菩萨的境地,但是你本身还在起心动念都不善,你还在造业,那你学大乘佛法也在造业,这个不能不晓得.执理废事,执事废理都是大错特错!「既废於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不法界」.「《要解》之说,事理圆融,妙契中道」.大乘经怎?去读,如何去学?所之前人读大乘没有题目,古人读大乘题目很大,为什??读大乘以后执理废事.前报酬什?没有题目?前人从小那四个根扎得稳,他所读的大乘经跟事融成一体了.不像现在人读大乘,理是理,事是事,理仿佛讲得头头是道,事还是是造作罪业,内心还是贪?痴慢疑,还是痛恨愤怒烦,做的事情还离不开杀盗淫妄酒.固然没有杀生,杀的风俗没断,杀的动机没断;固然没有盗窃的行动,盗心没断,盗心是什??总想占一点便宜.以是理说得再好,行跟理不呼应,心行不呼应,最后还是堕三途,出不了六道循环.以是真正通达明白,我都明白了,我不到极乐天下去,在这个处所修行,烦恼风俗断不掉,你要想到这一点,那我还是要去,我到极乐天下去,我理事就圆融了.在这个处所是决定圆不了的,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执事废理是小乘,大乘是执理废事.这是什??偏在一边,不是中道,菩萨行的是中道.中道是什??理事圆融.极乐天下是大乘,是一乘,它讲圆融,它讲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这个境地即便在极乐天下凡圣同居土你就见到,为什??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的加持,你能享遭到;换句话说,过菩萨的糊口,不是凡人,事事无碍的境地.弥陀每天在讲授,你到极乐天下去,你学习不会间断,不管在什?处所,行住坐卧都不离经教;不管在什?处所,你听到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你想听什?经,你听的就是你所想像的这个典范;你想学什?东西,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打仗到的恰是你想学的.以是非常殊胜修学的道场.到那边去作佛,稳稳铛铛,其他处所哪有如许殊胜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