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1页/共23页]

⑨其言足以兴:他的话足以复兴国度。

⑨而时出之:随时收回,不先不后。

【注释】

①“惟天下”句:惟,只要。尽其性,充分阐扬人的赋性。

第二十一章(知性)

⑤栽:种植。培:培养。覆,推败。

第十三章(笃行)

(13)无恶:无愧,没有忸捏。志:心。

②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

“非天子,不议礼④不轨制⑤,不考文⑥。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原文】

【译文】

⑤流:随波逐流。

【原文】

③性之德也:表示出天生的德行。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①,辟如登高必自大②。《诗》曰:“老婆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③。”子曰:“父母其顺矣乎④!”

①达道:古往今来天下所共行的大道。

【注释】

【注释】

【译文】

④戒慎:鉴戒谨慎。

⑥《诗》:指《诗经·风雅·假乐》篇。

⑥杀(shài):减少,降落。儒家主张仁爱,倡导亲疏有别。

⑤亲亲:敬爱支属。第一个“亲”为动词,是敬爱之意,第二个“亲”为名词,是支属之意。

【注释】

(19)威:惊骇。鈇(fū):铡刀,当代杀人用的刑具。钺(yuè):当代像斧子一样的兵器。鈇钺,这里指刑戮。

(11)孔:甚,很。昭:明显。

第二十一章(知性)

【原文】

⑤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我只是实际平常的品德,谨守平常的谈吐。庸,作平常解。

⑤浩浩:泛博的模样。

【注释】

②反:背叛。

第十一章(正心)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着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①。”

这类人要博识地学习,详细地切磋,谨慎地思虑,清楚地辩白,要诚恳地实施。有些知识不学则已,学习不见效果就不能放下。如果有没扣问过的,问了还不体味,那就不要停止扣问。如果有没有思虑过的,思虑了仍旧没有收成,那就不要停止思虑。如果有没有辩白清楚的,细心辩白仍旧不能明白,那就不要停止辩白。如果有未实施的,尽力去做仍旧不结壮,那就不要停止观光。别人做一次就能做到的,本身做上百次;别人做十次就能做到的,本身就上千次地去做。如果真能按这个别例去做,即便笨拙的人也能变得聪明,即便荏弱的人也能变得刚烈。

第二十八章(明道)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①!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成遗②。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③,以承祭奠。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摆布。《诗》曰:‘神之格思,不成度思!矧可射思④!’夫微之显,诚之不成揜如此夫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