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1页/共12页]

④休休:宽大的模样。焉:……的模样,助词。

【注释】

②壹是:统统。

孟献子曰①:“畜马乘②,不察于鸡豚③;伐冰之家④,不畜牛羊;百乘之家⑤,不畜剥削之臣。与其有剥削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义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译文】

《诗经》说:“啊,前代贤王的品德永不被人忘记。”那是因为后代的君王钦慕品德高贵的前代贤王,酷爱创建基业的前代亲人。百姓这以是不忘前王,是乐于享用前王缔造的安乐局面,利于享有前王所带来的好处,是以,前代贤王永看重史,人们终不能健忘他。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成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削发而成教①于国。孝者,以是事君也。②弟者,以是事长也③。慈者,以是使众也。

⑥美:长处。

程颐曾说:《大学》是孔子遗留下来的书,是初学是者研修学德的大门。现在人们能够看到前人做学问的挨次,唯独依靠这篇文章的存在,而《论语》、《孟子》还是其次。学习之人必须按着《大学》中的挨次去研习,那么就会差未几了。

【原文】

【译文】

【原文】

①汤:商汤,商朝的建国君主。铭:镂刻在器物上用为记叙究竟、称道功德等笔墨,厥后演变成一种体裁。

故治国在齐其家。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①。”道善则得之②,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觉得宝,惟善觉得宝。”舅犯③曰:“亡人有为觉得宝,仁亲觉得宝。”

④拂:逆反,违背。

知止而后有定①,定而后能静②,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③,虑而后能得④。

【注释】

四.释“止于至善”

【注释】

心不在焉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②。

七.释“诚意”

⑤菑:同“灾”,灾害。逮:到,及。夫(fú):助词,此。

【注释】

【译文】

【译文】

那种摆荡了修身之本,而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是不存在的。对本身干系亲厚的情面义淡薄,而对本身干系淡薄的人却情义稠密,没有如许的道理。

【译文】

【原文】

【注释】

这就叫做熟谙底子的事理,可谓达到“知”的最高境地。

①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见《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音luò。只,音zhǐ,语气助词,犹“哉”。

①老老:尊敬白叟。第一个“老”为动词,意为“尊敬”,第二个“老”为名词,意为白叟。

【译文】

②“外本”句:外,冷淡。内,靠近。争民,与民争利。施夺,实施打劫。

④敖惰:指本身所轻视和怠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