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铮铮大宋 - 第五十一章:舌战群谏(六)

第五十一章:舌战群谏(六)[第1页/共5页]

赵旸恍然大悟,他总算明白燕度为何客岁七月就被派去澶州修河,本来当时黄河就已经在澶州决堤了。

此时陈执中持续报告着:“切当说,当时黄河并非改道,而是一分为二,一支仍然走自汉末以来的旧河道朝东,一支往北……在那期间,澶州兼管勾修河事的几位官员试图率人疏浚古道、并截断北流分支,引河水重走自东汉王景治后的古道,何如十仲春时又降霖雨为灾,黄河水势再次暴增,再度淹了澶州一带……此乃天灾,非人力所能及,故官家颁德音、改元皇佑、大赦天下,望天佑我朝……”

“你是想说大宋每年供于辽国的岁币,对么?错!起码并非全数。”赵旸摇点头,随即环顾殿内群臣,正色道:“更加关头的前提是……辽国海内的地盘、粮食及财产等,尚能赡养其海内的臣民!……西夏亦是!”

分支河水多且急,那不就是要代替为骨干的迹象么?

陈执中摇点头道:“尚且没法鉴定,但据澶州上奏,目前是‘北流’分支河水多且急,甚于自汉末以来的古道……”

“不愧是当过司谏的,攻讦谗谄有一手,何如有这巧舌如簧的本事,当初却不敢为朝中贤能发声。”赵旸抚掌讥赞,心中却想着高若讷提及的五十年战役。

殿内逐步温馨,世人纷繁看向赵旸,却见赵旸目光扫过先前被他驳地哑口无言的李兑、刘元瑜、刘湜几人,撇嘴嘲笑道:“就这点胆量,还敢提甚么崇文抑武?”

当然,前提是能够冲破河北路的层层防地。

但正因为事关严峻,御史中丞张观忍不住奏问道:“官家,黄河当真改道了么?”

真正的题目在于这百年的安闲令宋国“忘战去兵”,包含禁军在内,海内军队战力直线下滑趋于腐败,乃至终究被金国女真所灭,正应了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想到这些,赵旸俄然高耸地问高若讷道:“高若讷,我问你,依你之见,宋辽两国得以保持敦睦的前提为何?”

殿内君臣听得一愣:这么一说,倒确切不太对……

赵旸有些不测埠看了一眼高若讷,轻笑道:“高相公欲另辟门路,可惜这番谈吐缝隙百出……何如竟然另有人附和,真是令人费解。”

旁听了半天的高若讷一愣,心下暗气:这小子还是不肯放过我!

赵旸再次轻哼一声道:“我就说诸位安闲惯了,我故里有句老话,叫背景山倒、靠水水流……这不就产生了?孟子如何说的?天时不如天时,天时不如人和,兵戈亦是如此,拼国力、拼后勤、拼武备,但终究拼的还是人的本质与意志,火线作战的将士,火线运输粮草、物质的后勤官员及夫子,上至君臣、下至百姓,若能高低同心,则战无不成胜!这岂不堪过一条河?……黄河是否北流,尚未确认,但在我看来,即便北流也并非全然是好事,起码这事能够让人晓得‘背景山走、靠水水流’的事理,人要靠本身,国要重国防。今黄河北流,何尝不成视为一个亡羊补牢的契机。只要稍稍进步军士的职位,赐与其尊敬,海内数以百万计的禁军、厢兵,此中间系国度、忠于社稷者,就会戴德戴德,心甘甘心为国奋战,乃至慷慨捐躯。……只要一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