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贞观俗人 - 第822章 烽火少年

第822章 烽火少年[第1页/共4页]

不是搭芋头,就是搭山药,要么搭上高粱,要么搭些时令蔬菜野菜,老刘家也养猪,还养了鸡和鸭,但是家里很少吃肉,也就逢年过节时,才会从灶膛上挂的熏肉上割一点点下来打打牙祭。

农忙之时,百口下地抢种抢收,平时男人卖力照顾地里庄稼和上山打柴,女人们则要养蚕织布,家里人一年四时的穿戴,都是自给,还要拿出些丝和布去卖了补助家用。

可对于这些浅显的百姓们来讲,早晨的照明是用不起油灯和蜡烛的。蜡烛是贵族才用的起的,那是用蜜腊和一些白蜡虫屎做成的,出产不易,代价很高,一支浅显的蜡烛都稀有十文钱,一支蜡烛能买二斗米,这不是浅显百姓能用的起的。

因为北边正产生的句町蛮入侵,多少也影响着镇南关内的百姓们,对于从中原移民来的堡子百姓来讲,更加让他们感受不安。

平登堡也从最后的简易木栅栏,到厥后的粗木栅墙,再到现在的夯土山石堡墙? 再到钱德兴又于中间高地建起了一座棱形的小堡垒? 虽不算大? 但做为军事戍守却极强,能屯兵,可储粮? 有水源? 住在内里算不上温馨,可有了这城堡,堡中另有碉楼? 完整不消再担忧被攻击。

一家人用饭很温馨,也吃的很快。

刘老三在堡门口站定,一个弓手当即递来一个槟榔,老刘扔进嘴里嚼着,“怕甚,句町僚蛮才没能本领,能突破镇南关呢。我们这么多好儿郎北上,镇门关固若金汤呢。”

钱家当年也是豪强大族,钱九陇家代代为官。

尽是油脂的松明燃烧起来,收回一抹黄色的亮光,照亮了这个家。

暮色下。

男耕女织,男在外女在内,从中原移民过来,平登堡里的移民们仍然保持着这份传统。

屋子前后还各用柳条围了一片地,前院里栽着一些果树,还另盖了茅房、猪圈以及鸡舍狗窝和厨房、柴屋。屋后院里则是一片菜地,一块块菜地被老刘的老婆和老母清算的整整齐齐如棋盘,一点杂草也看不到。

刘老三扛着锄头自田里返来,固然堡中总告诉,比来尽量少出门,更不要伶仃出门。

当刘老三得知卫国公要招募人移民岭南去开荒的时候,因无钱医治而又病死一个孩子的他决然决定再次踏上背井离乡之路。

那坚毅险要的棱堡? 那矗立的碉楼? 也让平登屯堡里的移民们? 更加感到安然。

早上听不到跑步练习的声音,傍晚时也不见弓手们射箭,大刀队和红枪会们参议了。

卫公从林邑那边弄来的稻种,固然吃起来口感差很多,可产量却挺高,一季亩产能包管两石以上,一年两季差未几有五石一亩,固然不太好卖,价不高,但起码一家人不消再担忧饿肚子了。

老刘排闼柴门,咳嗽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