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丈六金身 - 第1075回 瑜珈八法

第1075回 瑜珈八法[第1页/共3页]

萨拉哈巴大师曾作比方:心与气二者如同骑师与马,即心如骑师气如马。

心的骑师若持住的话,即如骑师节制住了马的缰绳普通,气的骏马就被天然持住了。故而起首要持住心。那么,要如何持住心呢?要依托勤修心性,无有造作,宽坦放松,任运安住,从而心气得以持住,业气也天然获得转化。

而上师秋英多杰仁波切的修行经历是先持住心,后持住气,进而证得赋性。

《修心七要》开示:修持数息法也是能够的。以上修法即与此开示符合。多少密续也提到,修持三字金刚咒如果观想不清楚,也能够只专注于气味的入住出。

行持时要重视,修行人不管产生何种苦乐的体验与显相,均不要为欢乐与我慢所转;当境地中闪现佛或鬼神时,也不要被希翼与惊骇所缚,要顺其自但是行持。若能如许,就具有了将不对转为功德,将停滞转为成绩的甚深窍诀。

此中,“嗡”为天部音,可调取宇宙原始生命能量。嗡声的频次遍满宇宙,畴昔、现在和将来的统统都是“嗡”,超出时候、空间和因果感化,遍统统处都是嗡,嗡有代表藏密瑜珈统统的信息中“身”的功德能量。结印、发声,观想能量进入并充满顶轮,可使本身获得藏密统统信息能量的加持,使本身的身与藏密瑜珈无数历代祖师的“身”的信息呼应,净化身材,获金刚身。

仁波切的开示,连络心性法修三字金刚咒时,当身业稍获清净时,其征象是:身材象浮起来一样,或身材消逝了,或身材轻得象一根羊毛一样。

仁波切开示,当本身的法乐体验天然生起,可在短时候内令烦恼别离妄念荡然无存,此时,其心乐融融,离统统固执,却又明显朗朗,这是行者能稍稍契入心性,进入三摩地的体验。

面对善恶,面对悲喜,行者要不取不舍,不破不立,不修不整,宽坦放松,任运而住。

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具有纯粹的动机,无益他的菩提心,更有美满的行持,这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行持时,非论有甚么样的体验,可跟本身的上师,或非常有缘的道友停止交换,不要随便见人就说。为甚么要如许呢?其启事是此时修行人的觉受体验,并没有达到稳定,搞不好还轻易形成别人的偏执与妒忌,故应隐密本身的功德。

把稳性修持到气味越来越细时,会呈现无碍的辩才,或天然唱出道歌,这是语业稍获清净的表示。

偶然在无执的心性中安住,偶然也能够念诵嗡阿吽舍,二者前后轮番而修持,如许修持下去,自心的烦恼妄念会逐步减弱,令气产生窜改,粗浊之气得以清净,呼吸气味越来越陡峭;而脉也会产生窜改,令身材产生各种苦与乐的体验,令衰弱的脉得以规复,得以清净增加,并生起各种大安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