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曾国藩 - 二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二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第1页/共5页]

"当以《朱子全书》为宗。"唐鉴抚摩着垂在胸前一尺不足的银须,腰板挺得笔挺,不假思考地答复,"此书最宜熟读,即觉得课程,身材力行,切不成视为浏览之书。检身之要,我送你八字。即检摄在外,在'整齐严厉'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于读书之法,在埋头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比如老夫,平生所精者,亦不过《易》一种耳。"曾国藩听了镜海先生这番话,有昭然若发懵之感。

自从跟着唐鉴学义理之学后,曾国藩开端对本身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夙起、读书不2、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夙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又作《发愤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各一首,高悬于书房内。朋友们见了,无不钦服。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贤弟数十年来,已备尝人间艰苦,现正当年富力强,担负大任之时,况贤弟素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壮志,此为老夫所深知。老夫昔日与贤弟,一起读圣贤之书,讲经世之学,所为何事?岂不恰是为本日拯百姓于水火当中,挽狂澜于既倒之时!固然,老夫亦知,本日办事,千难万难。但前人说得好:世无艰巨,何来人杰?此中事理,吾弟自明。老夫已矣,平生庸碌无能,今为衰朽残阳,虽有报效之心,实乏济世之力。老夫常以暮年得遇贤弟而自慰。酬皇上厚恩,展平生度量,正当时也,望吾弟好自为之。切切。

曾国藩拿着唐鉴的这封信,几次看了几遍,心潮彭湃,起伏不安。当年在先生温馨的四合院内,师生之间不知多少次切磋过历代的治乱兴衰,对张良、陈平、诸葛亮、王猛、谢安、魏征、房玄龄、范仲淹、司马光、张居正等人的光辉相业,神驰不已。也曾悄悄下了决计,此生必然要入阁拜相,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奇迹,让史官将本身的事迹记在青史上,鼓励后代读书人。他想起回绝张亮基相邀之事。恰是要本身办大事的时候,为何如此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呢?"世无艰巨,何来人杰?"唐鉴的话像闷雷一样,在耳边沉重地响起。涤生啊涤生,平素漫自矜许,那机会来到之时,你却畏葸不前,惊骇困难,这不是脆弱无能吗?曾国藩捧着唐鉴的来信,在椅子上正襟端坐,对本身提出了峻厉的责问。

唐鉴,字镜海,湖南善化人,道光二十一年,由江宁藩司任长进京任太常寺卿,道光帝在乾清门访问他。这一天,曾国藩刚好陪侍在旁。道光帝奖谕唐鉴治程朱之学有成绩,并躬自实际,是个笃实竭诚的君子。道光帝对唐鉴的奖饰,引发曾国藩的沉思:本身在皇上身边,要获得皇上的正视,必必要投皇上所好;看来皇上看重的是德行的涵养,是对义理之学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