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玄幻奇幻 - 与美女蛇一起修行 - 道教门派续一

道教门派续一[第1页/共19页]

闾山派:是净明派祖师许真君弟子所衍,分三奶派和法主公派。又说为净明派或正一派的分支,实际上是官方符咒道派,在浙江、福建、台湾等地享有盛名,影响乃至大过别的道派。鄙人往浙南寻书的道友小魏即闾山三奶派感到坛第七代坛主。该派源于陈靖姑(奇仕妈)的风俗信奉,相传福建古田县东地名临水,于五代时有陈姓世代为巫,陈靖姑亦一女巫,父陈昌,母葛氏,教以巫鬼道之术,陈靖姑与其结谊姐妹,巫相兼,习武修道,由巫师而神,村夫祀之。传闻她曾师从闾山法主许真君,得许旌阳之法门,又从龙虎山张天师学道,得斩妖宝剑。陈靖姑信奉的《大奶灵经》云其“传法闾山,显迹古田”,南宋时福建一带建有奇仕妈宫、临水夫人庙。泉州奇仕妈祀陈、金、李三夫人,为授胎、护产、育婴之女神,香火较盛,且有“观音签”,并以妈祖配祀,至今尚存。福州的三奶夫报酬陈靖姑、林淑靖(林九娘)、李三靖(李三娘);古田顺懿祖庙中祀顺天圣母(陈靖姑)、左祀江夫人(俗称虎奶)、右祀石夫人(俗称二奶)。台湾有十六座临水夫人庙(包含台北市临水顺天国、台南市临水夫人妈宫、高雄县三奶宫、南投县顺懿宫、台中市临水宫、宜兰县靖安宫比及),皆为道观,属三奶派玄门。台湾羽士多属正一派系,此中乌头司公为天师道,红头师公为闾山三奶道。闾山三奶本为玄门风俗信奉,在大陆至今犹存,台湾官方道派昌隆,遂生长为官方玄门之一。

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是宋元间在南昌西山鼓起的道派,系由灵宝派分衍而成。净指不染物,明指不触物,该派以净明忠孝为主旨,并作为教派称呼。净明道的创建经历了长时候的酝酿过程。净明道尊奉东晋羽士许逊(许旌阳)为祖师,称其法箓出于许逊。许逊东晋时居南昌传道与十一弟子并称十二真君。许逊身后,西山玄门不断如缕,许逊焚修的游帷观,亦历经唐朝羽士胡惠超重振和北宋天子的敕封。南宋初,西山玉隆万寿宫(原游帷观)羽士周真公操纵许逊信奉,致祷许真君救度,得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即于西山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标记取这一道派的构成。但周真公一系的道派传承未久,似即埋没无闻。宋末元初,西山羽士刘玉起而创教。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托称遇西山羽士胡惠超降落,宣布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刘玉当为师。刘玉始建腾胜道院,以善道感导。而后刘玉前后宣称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至大德元年(1297)以“净明道”定名的道派正式构成。刘玉重新初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净明道师(旌阳公一传),以兰公、谌母为净明启教,以西山十二真君为净明布道。又尊唐朝羽士张氲为净名经师,胡惠超为净明法师,东晋羽士郭璞为净明监度师,合称“净明三师”。刘玉称净明扬教,为旌阳公二传。刘玉以下净明道四代嗣法宗师称净明嗣教,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徐异为旌阳公四传,赵宜真为旌阳公五传,刘渊然为旌阳公六传。刘玉至净明四嗣教五代是净明道昌隆期间。黄元吉在西山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而后西山净明法坛法箓流行于世。黄元吉、徐异、刘渊然皆赴京师,弘扬净明教法,广结士大夫,名重一时。黄元吉得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保举,被元室敕封为净明崇德弘道大师、教门高士、玉隆万寿宫提点。赵宜真曾前后从张广济、李玄一,研习全真北派、南派之学。净明道与全真道、正一道保持了密切的友爱干系。刘渊然今后净明道的传承系谱不明,教派渐趋式微。清顺治九年(1652),丘处机第八代嗣法门生徐守城入西山研修净明道,努力于西山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居西山绍继净明法统。而后,净明道汗青即付诸阙如。净明道以“净明忠孝”为修道主旨。净明是指对内心修炼的要求,忠孝是对行持的要求。净明道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垂世八宝”,要求羽士恪守。净明道以忠孝为大道之本,以为“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消修炼,天然成道”。(《净明忠孝全书》卷二)净明道的特性是融汇道、儒、释,倡导三教归一。以为玄门的净明,孔教的忠恕,佛教的大乘,三教之旨,殊途同归。净明道正视封建伦理涵养,具有稠密的理学特性。《净明忠孝全书》是净明道的根基典范,由黄元吉编撰成书,是研讨净明玄门的首要质料。《道藏》中收有净明道经籍十余种。净明道是以倡导忠孝为特性的新道派。净明道的教义,深得元明官僚士大夫的赞美,亦遭到元明统治者的正视。净明道嗣法宗师与龙虎山张天师干系密切,与全真龙门派、全真南派亦有来往,是无明期间很有影响的一个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