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玄幻奇幻 - 与美女蛇一起修行 - 兵器正解(上)

兵器正解(上)[第1页/共7页]

(3)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影象的体例: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流派之枢机开阖有节也。

剑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它的特性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巧,健旺美好,正如拳谚所描述的“剑似飞凤”,由此可知其妙。

明朝各技击流派,在剑术利用的根本上,缔造了很多贵重的剑法,如何良臣《阵纪》所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脱伎俩”等,这些剑法为後世剑术的生长,供应了无益的素材。

在剑的演练中,普通分为“站剑”和“行剑”两种。“站剑”普通指行动敏捷敏捷,静止行动沉稳,富雕塑性。而“行剑”则相对显得停顿较少,行动持续不竭,均匀而有轫性。同时剑另有长穗、短穗之刀,穗又称穗袍,它的感化是舞动以惑敌,演练时显得龙飞凤舞,形象美好。特别长穗,随剑飘舞,更显神妙。

由上文可知,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是非,端视人体为标准,是以须量人而定。郑锷更于剑有所详解,谓“人之形貌大小是非不一也,制剑以供其服,非直以观美,要使各适其用罢了。故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随宜而自便焉。剑之茎其长五寸,剑身若五倍长其茎,则三尺也,重九锵,则重三斤十二两也,其长之极,重之至也,故谓上制。唯士之长而有力者,然后能胜之,故上士服之。剑身四其茎,茎之长则二尺五寸也,重七锵,则二斤十四两也,是非轻重得中焉,故谓当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剑身止三其茎,则二尺耳,重止五锵,则二斤一两三分当中耳,轻并且短,故谓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能够服焉。”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于熟之罢了,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于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金庸的《射雕豪杰传》中,杨断念用的就是杨家枪法。

《汉书?艺文志?兵法略》:《剑道》三十八篇。

刀是我国最早呈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于原始的石刀,并呈现了大型的战刀。周朝所用的环首长刀,不但汉朝亦用,并且传至日本、朝鲜。汉朝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复佩剑,可见刀之感化在汉朝尤其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