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二十五章 采访

第二十五章 采访[第2页/共3页]

濮兰德带着李谕来到一间办公室,固然不大,但能在公使馆搞个本身的房间,已经非常不错。

提及来,当时也分公费留学和公费留学。

“天赋啊!”濮兰德不由道,“明天我会为你写一篇专题报导,别的,还需求伱共同一下拍张照片。”

“这小我,不简朴!他难到也看过我的陈述?不然文中为甚么会呈现‘量子’一词?”

濮兰德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今后有兴趣去欧洲看看嘛?那边的学术氛围要稠密很多。”

快门按下,拍照师道:“非常好,再来几个Pose。”

濮兰德天然也非常懂李谕的意义,问道:“你对欧洲的大学可有体味?”

濮兰德摊开条记本,取出一支颇权贵族气质的德国汉诺威产百利金牌钢笔,对李谕说:“请先生讲讲吧,现在欧洲知识界非常多的人想晓得你的事迹,为甚么能具有如此高的学问,并且……并且是在如许一个科学不兴的国度。”

“没题目,明天我要归去清算稿件,明天您固然来报馆找我就是。”

但一个月60多两银子,相称于现在的两万多元,一样能够在欧洲过上小资糊口,更别提糊口物质匮乏很多的一百年前。

这么算下来,钱钟书差未几每个月学杂费和糊口补助就是60多两银子!

拍照师觉得又是个无知的大清人士,格外解释了一番。

但是官费留学如果能考上,报酬将会非常好!

当时的英国事金本位制,发行的英镑相称值钱,直接和黄金挂钩,每一英镑都直接对应7.3克黄金。

李谕天然不能给他说实话,扯谈起来:“实在也没甚么好讲的,本人从小就在直隶一个洋人开的书院学习西学,颠末几年的发蒙教诲后,又破钞近十年光阴读遍各国科学册本……”

因为撑不起留学的花消,蔡元培给驻德国公使馆做兼职,别的还给商务印书馆翻译撰稿。幸亏蔡元培当时已经名誉不小,以是稿费给的非常高,算下来不比公费报酬差,在德国的四年过得蛮津润。

李谕说:“若真如此,将不堪幸运。”

官费留学的话,主如果门槛很高,毕竟每年就派那么有限的几十小我,和现在动辄每年几十万比,实在相差差异。

曾经留学德国的季羡林说过:“想要留学,只要富商、大贾、高官、显宦的后代才气够办到。”

归正现在庚子国难把天津一带都打烂了,他想印证也没有体例。

为了便利拔取,拍照师又分外拍了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