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游龙戏唐 - 第377章 流言止于智者(一)

第377章 流言止于智者(一)[第1页/共4页]

“谢父皇隆恩,此是本日儿臣所批之公文,内有节略及儿臣之肤见,还请父皇御览。”

听得响动,太宗顺手将折子往龙榻上一搁,面无神采地看了李恪一眼,而火线才声线淡然地叫了起。

“诺!”

“刘洎因言开罪,实咎由自取,朕不杀其,已是宽恕为怀,此一案,子明断得不差,转头朕自当嘉奖于其,而后话耳,临时不提,今,侍中既已出缺,为稳朝纲故,终归须得有人担纲才是,恪儿可有甚人要荐么?”

奏本不算短,洋洋洒洒数千言,可对于早风俗了看本章的李恪来讲,浏览上一遍底子不必太长的时候,只不过为急思对策之故,李恪自不会急着开口言事,而是假作当真审看的模样,脑筋全速地运转了起来,很久以后,方才面色凝重地抬起了头来。

“子明。”

方一转过屏风,入眼便见一贯趴伏在锦垫子上的太宗此际竟然和衣而坐,手持着本奏章,正自眉头微皱地打量着,神采虽尚算安静,可眼神里较着透着股淡淡的戾气,足可见太宗内心头决然不似大要上看起来那般安静,一见及此,李恪心中的迷惑自不免便更浓了几分,只是这当口上,也自顾不得去细想那么很多,紧着便抢到了御前,恭谨万分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恪儿能这么想便好,此折,朕就不睬了,恪儿自去措置也就是了。”

侍中乃是要职,倘若能掌控在手,再加上监国之大权,便足以紧紧掌控朝纲,李恪对此,又怎能够会不动心,实际上,若不是陈子明有过提示的话,此际李恪十有八九要暴露马脚来,那结果么,明显就不是那么好耍了的。

太宗并未去看那叠已摆在了几子上的奏本,反倒是指导着搁在龙榻边的那份本章,腔调淡然地叮咛了一句,当即便有一名见机得快的小寺人行上了前去,伸出双手,将那本奏折捧了起来,转呈到了李恪的面前。

太宗神情寂然地盯着李恪看了好一阵子,见李恪始终神情安静,明显不像是在作假的模样,这才神采一缓,挥了动手,便以不容置疑的口气下了令。

李恪所列出的这四名重臣都是直言敢谏之人,资格上也都无甚缺憾,皆是在宦海里打滚了多年的,既有处所主政经历,又有朝堂熬练多年之经历,才学品性皆属上上之选,更可贵的是此四人在朝中夙来秉承中立,向不与皇子们过量来往,于太宗而论,任选其一,都足以担负侍中之大任,但是太宗却并未表态,而是不依不饶地又往下诘问了一句道。

“朕此处也有份本章,恪儿且就看看好了。”

“嗯,朕晓得了,天气已晚,恪儿劳累了一天,想必是累了的,且自去歇息好了。”

“嗯。”

太宗仿佛对李恪这等谨慎态度不甚对劲,眉头一皱,已是语带不悦地冷哼了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