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 第2章 五侯争霸

第2章 五侯争霸[第1页/共13页]

但,文公以后,就两样。[28]

管仲的答复貌似有理,实在不然。获得受权?叨教谁授的?管仲说是召公奭(召读如绍,奭读如是)。受权给谁?管仲说是太公望,也就是姜太公。他们是甚么时候的人?周初。现在是甚么时候?春秋。这个受权,是不是也太久了一点?更何况,有当明天子的受权吗?没有。

霸主的意义,如许一说就很清楚。

晋文公重耳是在齐桓公以后称霸的。如果说齐桓是“不战而霸”,那么,晋文便是“一战而霸”。这场战役,就是城濮之战。这在春秋期间,当然不是第一次战役,倒是第一次大战。但开战和结局,则仿佛在打算外。[23]

可惜,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三五成群,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比如宋襄公,身败名裂,如何算得上一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既在春秋晚期,又都偏于一隅,岂能与齐桓、晋文比拟?

总之,攘夷在当时,是中原各国的政治需求,也是文明需求。是以,霸主的横空出世,是适应潮流的。就连秦穆公,之以是成为“春秋五霸”的候选人之一,恐怕就因为他终究完成了对犬戎的征服。

晋文公判时度势,设法让齐国和秦国插手了战役。楚成王也审时度势,决定退出疆场。他对令尹子玉说,晋侯这小我,在外流浪十九年,甚么苦没吃过,甚么事没见过?老天爷给了他年寿,又给了他晋国。上天所赐,拿得掉吗?算了吧!分开宋国,也不要去追逐晋军。

郑庄公的惊骇是有事理的。因为这时的楚君,恰是自称武王的熊通。这时的楚国,则正蒸蒸日上。他们早已节制了汉水流域和长江中游,视周边小国和蛮族部落为盘中餐、囊中物,对中原膏壤也垂涎三尺,觊觎已久。武王活着时,汉水沿岸姬姓诸国便被楚人兼并已尽。他的儿子文王继位后定都郢城(今湖北荆州市),又前后灭掉申国(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市)、邓国(曼姓,在今湖北襄阳市)、息国(姬姓,在今河南息县),征服蔡国(姬姓,此时在今河南上蔡县),把式力范围扩大到了郑国的家门口。

违背了人道主义精力的秦穆公只能与霸主无缘。不过平心而论,却无妨如许为他盖棺定论:比“真霸主”差,比“非霸主”强,介乎二者之间,靠近于霸主。

蛮夷之邦:楚

那么,管仲的权谋是甚么?

宋国再次垂危。

以报酬本,毕竟是周文明的精华。

宋国垂危。

管仲一箭射出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劈面此人,将会成为春秋第一名霸主。

这件事情的荒唐,不言而喻。齐国的霸道,鲁国的难堪,也不言而喻。究竟上,桓公被杀后,鲁国向齐国提出的交际诉求,也只是惩办凶手,并不敢究查齐襄公的任务。相反,没有了鲁桓公这个停滞,齐襄公跟鲁文姜的乱伦,更加肆无顾忌。他们的幽会,载入史册的就有六次。乃至桓公骸骨未寒,庄公即位不久,文姜就跑回齐国去跟情郎哥哥做爱,底子不顾鲁国的面子。可见当时的齐国已相称强势。鲁国除了忍气吞声,并不能有甚么主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