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第24章 新的诗风

第24章 新的诗风[第1页/共3页]

七言和律绝成为支流,已是趋势。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的进献在七律。

杜甫当然是全才。他的五古如《羌村三首》,七古如《饮中八仙歌》已于前先容,其他则五律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五绝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七绝如“恰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也全都脍炙人丁。[25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有力百花残。

或许,必须略微讲点这方面的知识。

这是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的作品,因为不但完整合适格律,并且做到了极致:一篇当中,句句皆律;一句当中,字字皆律,的确就是既能够学习又没法企及的范本。[258]

这当然有启事,有事理。五绝太短,不能纵情,长歌又不便于影象。包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那样的名作,也没有多少人背得下来。真正传播千古的,恰好是那些明白如话让人一见倾慕的七绝,比如杜牧的《江南春》:

在这里,看要读如堪。

比如《登高》:

没错,反应戍边之苦,攻讦相干政策的不公道,向来是边塞诗的主题之一。高适就说: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顾。但,高诗是陈述究竟,表达的是怒斥;李作是描述氛围,表达的是伤感。辨别是奥妙的,也是较着的。[268]

沉稳是必定的。安史乱后,民气机治,天下求稳,受够了动乱的君臣都但愿过安生日子。以是,固然有藩镇时不时地兵变,却很快就停歇;固然朝中派系针尖对麦芒,也最多只是把敌手贬到地老天荒,赶尽扑灭的事不大产生。

再就是七律了。七律实在是七绝的叠加,只不过三四两句(颔联)和五六两句(颈联)都必须对仗,四五两句又平仄不异,是以读起来回肠荡气,比如李商隐的《无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但真正超出了前人的,还是他的七律。

不知那边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67]

程式化标准化的七律,便很合适这类心机。固然它因为过于工致而不免板滞,但严守格律却能包管根基品格,起码读起来顿挫顿挫。可见平仄和对仗很成心义,板滞的缺憾则能够由晚唐五代鼓起的“是非句”(词)来弥补。

这是文学之美。

这是音乐之美。

只不过,这也是期间之别。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合适要求,又如何样呢?

平仄以外是对仗,包含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描述词对描述词。比如杜甫的“片云天共远,长夜月同孤”,就是每个字都对上了,可称工对。[260]

稳定赛过统统,可谓朝野共鸣。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