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第22章 多样与统一

第22章 多样与统一[第1页/共3页]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兵同日死。[232]

涧户寂无人,纷繁开且落。[238]

悲声从心底收回,穿越千年时空直指民气,让我们至今读来仍不免震惊和颤栗。是啊,汗青上有过太多战役,也有过太多死难。但是,又有多少报酬那些陌生的亡灵,写过如此沉痛和庄严的墓志铭呢?也就是杜甫吧!

但,边塞诗的代表,当首推岑参。

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并不奇特。实际上,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边疆战役向来就是唐诗的主题之一,建功立业也向来就是唐人的神驰。盛唐有如强汉,少有文弱墨客,墨客们起码在精力上是豪雄的。以是就连王维,也不会只看风景。李白、杜甫和其别人,更会将目光部分地投向边塞,投向疆场。[245]

王维是信佛的,曾皈依荷泽神会禅师,还为六祖惠能写过碑铭。是以他的很多作品,便既是诗也是禅:

前两句是李白的,后两句是杜甫的。[243]

的确,王维老是能够把诗和画融为一体,并且不乏大气澎湃之作:江流六合外,山色有无中。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毕竟,作为盛唐墨客,气度几近是必须的。[237]

这是一种人道主义情怀。恰是这情怀,让杜甫对底层群众的遭受充满怜悯。那生离死别的新婚佳耦,那相依为命的老年朋友,那无家可别的孤傲征夫,都让他揪心。也恰是这情怀,使他在唐玄宗感受杰出,杨国忠装点承平时,灵敏地看出了社会的不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33]

杜甫。[244]

自称“暮年惟好静,万事不体贴”的王维,对天然界却充满豪情。在他眼里,每一条溪流都有生命,每一朵野花也都有故事,空无一人的山林更是充满情味。就连水中白鹭被溅落的浪花惊起,又宁静地飞回原处,都让他欣喜。[236]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但,最耐读的,还是那些绘画小品般的五绝:

此诗可与前首并读。前一首写动,这一首写静;前一首写白日,这一首写夜晚。春夜里,空山一片沉寂,桂花落地无声。早已憩息的山鸟却被悄悄升起的明月惊醒,莫名其妙地叫了起来,一会儿响起一声,过会儿又响起一声,反倒更加显得万籁俱寂。这可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

杜甫仿佛是带着悲悯情怀来临人间的,是以对磨难的体验超越了同期间人。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大唐当局军与安史叛军在长安西北的陈陶作战,几近全军淹没。困在都城的杜甫获得动静,哀思欲绝地写下了如许的诗句:

可贵的是,杜甫对汗青的记录并非弘大叙事,而是落到了详细的人物和事件,乃至不怕家长里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墨客从明天的陕西省凤翔县回到富县的羌村家中,表情既欢畅又沉重:峥嵘赤云西,日脚下高山。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邻居满墙头,感慨亦歔欷。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没有一句不是实实在在的糊口。[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