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五十四章 解悟与行持

第五百五十四章 解悟与行持[第2页/共7页]

哪有表锋剑,斩我烦恼丝?

“各位想一想,不消工夫,整天打妄图,打闲岔,能成佛吗?想是想不到的。你的工夫没有效到,路没有走完,想胜利能够吗?不成能的。能不能开悟,能不能到家,这个不关你的春秋大小,工夫到了,十岁、二十岁就能到家,工夫不到,就是八十、九十还不能到家。六祖年纪悄悄就开悟了,为甚么?他工夫到家了,只要一排闼,门就开了,就出来了。我们现在到家了吗?没有,我们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动步,离家还远得很。”

法露师公然讲得简练。但是,对上面的人震惊很大,如许一个巨大的人,呈现在虚老门下,呈现在世人眼下,呈现在这个巨大的寺庙当中,我们能够在这里学法,与那贤人不过百年,如何不会出一两个妙手呢?

我倒没那么宏伟的志向,哪怕是小乘佛法,能够做一个自了汉,成罗汉果,都是很巨大的。

早晨回屋,一躺下,脑袋就闪现出一个小孩子形象,估计是法露师所讲的故事,给了我遐想。对于有些人来讲,脑袋呈现贤人形象,是值得欢畅的。如果呈现在梦中,有人乃至会吹牛,说本身会通神。

这类车轱轳话,只能用苦口婆心来描述了。何况,法露师此话是带着豪情说的,不像是浅显的说教。

“我就讲这两个故事,一个小孩,一个很勤奋的人,他们的工夫都做得很好。大师想一想,我们本身要不要好好地用工夫?我但愿,我们大师,不管是有文明也好,没有文明也好,老的也好,少的也好,都要好好地勤奋,我们将来也会走得很好的。”

也就是说,管它成佛不成佛,管它开悟不开悟,只记着话头,保持疑情,就这么着。也跟本来我听到老衲人讲的,大抵一个意义:小车不倒尽管推。这条路,前辈圣贤已经给我们走明白了,你还看个啥?实在,在那种所谓打成一片的境地中,多了一个成佛的念想,多了一个开悟的企求,都算是增加了妄图,头上安头,间断勤奋了。

“当然行不是自觉标,得有一个目标,有个线路,要依正知正见来行。没有正知正见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偶然会越行离家越远的。前人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意义。以是,一小我勤奋,得有一双‘择法眼’,要有所挑选,不能随随便便,马草率虎的。明天如许行,明天那样行,邪知邪见重,像这模样勤奋,是没有甚么成果的。以是,我们勤奋之前,先要建立起正知正见,依此去行,才气到家。若没有正知见,那你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说不定行到天国中去了还不自知哩。是以,我们大师在勤奋的时候,必然要认当真真地挑选,挑选好正道以后,就要好好地脚结壮地地去行。至于说甚么时候到家,那就不消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