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雁归红楼 - 第三百五十九章

第三百五十九章[第1页/共4页]

“每月开消,就算最低赁租屋子也需一两银子,那还是最破的草屋,稍好点的就得二至三两。这便罢了,每日吃喝采买,一月算下来。也得一两银子摆布,这就统共去了三两银子。另另有各种杂物开消,后代如果读书又有开消,一年起码还得做一两次衣裳,七七八八加起来。这每月的五两银子也才刚够用罢。”

雪雁想起来时的目标,又问吴均瑜道:“那钻石我拿了一些来,你叫家里的铺子给我打几套金饰出来。再有,我看那钻石有的切的不是很好,可否改改刀,残剩的边角料碎钻能够镶在金饰里头。”

吴均瑜无语了:“那是庄稼人,住在郊野,当然不成划一对待。庄稼人本就是靠地用饭,米面粮食可自产自用,天然省了很多的花消。再说庄稼人也少有虚荣之人。不在都城里住着,谁在乎你身上穿的甚么,家里住的甚么?但住在都城里的百姓就分歧了,说实在的,日子过的比庄稼人还苦呢。”

孟茶芳笑着附和志:“极是,过犹而不及,便是这个事理。”

雪雁笑着抬手,掀起袖子给孟茶芳看,她那手腕上另有一条手链,极简朴的款式,一条软银绞丝的链子,细细的白银绕了手腕一圈,只在中间连接处,有一个用银做成的梅花,梅花的中间便镶着雪雁拿的钻石里最大的那颗,虽没有鸽子蛋大,但也不小了。

孟茶芳见那耳坠上统共才八颗钻石,她明显记得雪雁拿了十来颗走,便问:“如何只得这些?我记取数量倒是对不上。”

吴均瑜见她这般茫然,笑着解释道:“我打个比方你就晓得了,一个浅显人家,我们算四口人,父母加两个孩子,都城里一吊两百铜才算一两银子。女子普通浆洗补缀为生,男人有做估客的,有去府里当差的,但非论做甚么。一月的月钱也才二两银子,女子洗一筐衣裳是五十铜,一月下来,就算每天洗一筐。也才一吊五百银子,也就是一两银子三百铜,父母两个加起来才三两多点银子,加上后代庖理零工,撑死了也只要五两银子。

雪雁松了口气,想了想,自个也平静了下来。她但是“奉旨”去当特工的呢,就算东平王想压她一头,她上头另有背景呢。并且还是最大最短长的背景,这世上还谁能大的过天子去?

吴均瑜无法的点头:“你异想天开了,现在固然印刷术已经活泼起来了,纸张也比之前便宜很多,但始终是在没有机器的年代,本钱就很难压下去。如许一份报纸的本钱起码要在五铜,另还要算野生费,炊事费,房屋赁租费,每份报纸的售价起码要二十至五十铜才气保本。以是现在也以后几家报房办着官报,也就是邸报。也只售给官吏,士绅,贩子。平常人家谁会花这么多钱去买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