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暄璃江山落 - 第21章 宣元殿万事俱备

第21章 宣元殿万事俱备[第1页/共3页]

皇太子坐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王及使臣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接待。

洪光二年,有个清正廉洁的御史,名为陶真。他为人朴重,频频犯颜切谏,唾沫星子经常溅到肃宗脸上,但肃宗一边衣袖擦脸,一边耐着性子听完,面无异色,未曾降罪。

当年穆宗兵败,留下奇耻大辱,让梁国一度颓疲,固然他暮年疗摄生息,减免赋税,勤政恭俭,何如天不遂愿,一向未能重现乱世荣光,郁郁而终,将困难丢给了后代子孙。

言讫,世人上了马车,齐齐往皇宫赶去。

黼黻文绣,降龙路车,显其仁,光其能。

未几时,府门大开,萧煜并萧暄前后踏出,两人别离着亲王与世子服,一身贵气,严肃盛隆。

可实际老是残暴而敏感,岂能随人愿?

由此观之,这位帝王确切具有相称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能守祖宗法度,尚德缓刑,谅解别人,经常不计算下人不对。若在昌隆之年,不失为“守成贤主”。

天道循环,隧道渺渺,光阴无情,人生多少。哪怕贵为天子,虽享有万乘之尊,却可贵百年之寿。

萧暄尚不过六岁,乃是第二次插手万国宴,因为时限不短,春秋太小,已是记不清第一次参会的感受了。

只一句,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女人只能成为贡品。

这个天子从谏如流,倒是没有主意;信赖官吏,倒是忠奸莫辨;意欲鼎新,倒是畏首畏尾。乃至于朝令夕改,一反一复,吏无适守,民无适从,成果甚么事也办不成。

今番乃是洪光十四年,又是一个该实施三年之约的日头。

诸多时候,他曾心下策画,宁肯多赐与一些财粮,喂饱邶国,去了那嫁女和亲之约,免得百年以后被史家戳脊梁骨。

玉藻邃延,日月升龙,副其德,章其功。

且说那宣元殿,是梁朝天子停止宫廷宴会、抚玩演出、会晤来使的首要场合。史乘曾有记录,在宣元殿停止的国宴,成百上千场,殿前和廊下可坐好几千人。除此以外,另有开敞的广场,不但能演出百戏,还可对击马球,一决高低。

“去吧,时候不早了”,肃宗摆摆手,心下焦灼,法度沉重。虽说这些年嫁到邶国去的多是宗女,并非他亲生女儿,但他本是个心善刻薄的,瞧着和亲之时,皇族宗室骨肉拜别,捧首痛哭之景,亦是唏嘘不已,肉痛难忍。

唉,只能说萧恪的确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天子。

在此,不得不慨,明君者,非明人也。其须得审时度势,勇敢刚毅,雄才大略,长于变通。

而继任者肃宗本性忠孝,对人刻薄驯良,喜怒不形于色。即位初期,长于纳谏,广施仁政。

荣王府外,几辆马车停滞,一干奴婢神采恭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