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新唐遗玉 - 第三零九章 坤元录

第三零九章 坤元录[第1页/共4页]

那名官员一样低头解开金黄的绳穗后,直起腰板,朗声念叨:

自古以来,王臣将相,所为不过一个“权”字,权的背后是“名”,名的见证,那便是“史”!

当代贤王,多以引来宾著书留名青史,本日这诏文上的撰书之事。如果能成,那便是给魏王的头上,戴了一顶大大的“贤”冠,而这些伴随撰书的文人学子,有幸者,亦能留名史上,且,两边之间因这一本著作,怎能不生寒暄,实乃是一举三得!

* * *

东方佑道:“我明白了,谢大人可另有甚么要交代的?”

“呃、嗓子有些不舒畅。”

“本王求得圣上诏令,欲为我朝百万国土记事,然,一人不敷以,非贤才不敷以。诸位皆是国子监内,年青一辈中有识之士,有艺比木刻为证。而后五日,诸位当习于一舍,由本王与萧侍郎、苏学士、谢学士考校,从中择一十三人,并文学馆、弘文馆乃至朝中文人贤士,秉承圣令,撰坤元录。”

说完了该说的,李泰便没再多数句废话,抬手表示身后一名青衣男人留下交代详细事件,而后便带着来时的一群人,浩浩大荡地分开了大厅。

卢智的态度,是这事尽量争夺,却也不必看的太重,比起旁人的热切,倒是沉着了很多。

遗玉站在左边一列,看到李泰后,微微怔仲了一下,而后同其别人一样,在他走到人前几步远时,便躬身施礼,有些空荡的大厅里,顿时响起道道覆信:

在引得一片长叹短叹捶胸顿足后,遗玉和杜荷一道分开了教舍,却在门口赶上一名前来传话的太学院门生,说是杜若瑾临时有事早早分开,题诗一事,若遗玉有空,则改到下午上课前。

路上,遗玉四人浅谈了一番此次的著书之举,程小凤这耐不住性子的,也可贵对著书这类相称古板的事暴露了兴趣,只因那奉诏巡游一事。

李泰俄然想起有次雨天,坐在书房里,也是瞥见这么半截白嫩的脖颈,袖中的手指悄悄转动,唇部线条正待放松,却在另一张带笑的精美面孔映入视线时,收回了视野,再次看着远处的大门。

放佛发觉到了她逗留太长的视野,李泰俄然侧过甚,朝她这边看来,四目相触后,遗玉有些心虚地移开目光,落在身前之人的后脑勺上。

公然,如遗玉所料,此次五院艺比的九块木刻,就相称于此次听诏最后的凭据。

这张诏令,是他在五院艺比期间,才从皇上那边讨到的,玄月三旬日那夜的打算不测埠半途而废后,他才出了这早有筹办的后招。

“拜见魏王殿下。”

遗玉内心,却在阐发着李泰此举的深意,著书,少说也要个三五年,他是要博名、还是造势?这等功德,必定多的人是想上前分羹,恐怕本日以后,魏王府门前又要热烈很多,送礼求见的,能少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