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知将死 - 三十三、授课赠书

三十三、授课赠书[第2页/共4页]

韩老先生哈哈大笑:“小徐,莫非不晓得老头子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么?还给我戴高帽子、灌**汤?等会儿把我灌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家,你可得卖力开车把我送归去!”

韩老先生一瞪眼睛:“小朋友,你看我韩先汝是食言而肥之人么?老头子身上固然是有点肥肉,但毫不是背弃信誉而至。话说这套书也不是我要看,而是帮后辈们的小忙,归正前后已经花了很多时候,现在倒也不急在一时。所谓桑榆之光理无远照,只但愿小朋友能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说着韩先汝把书推回江水源面前。

韩老先生也笑道:“不管如何,老头子愿赌伏输!趁着上午另有段时候,我就倚老卖老,来和这位资质聪明的小朋友共同切磋一下如何读懂读透这套。”

“第三个题目,……”

“先说第一个题目,编写这本书的期间汗青背景。众所周知,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辑佚题目,获得乾隆天子的承认,紧接着弘历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统统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的过程中,每完成一本书都会由四库馆臣对该书作者简历、篇目内容、好坏得失以及笔墨增删、篇帙分合加以详细订正,然后颠末数轮点窜,置于此书之首。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端动手编修,至乾隆四十六年完成初稿,颠末点窜、弥补,统统册本撮要于乾隆五十四年正式定稿汇总,由武英殿刻版,前后将近二十年时候。

楼上是徐阿姨的办公室,屋内非常素净淡雅,没有任何花梢的装潢,当门的那面墙是檀木书架,上面摆着厚厚薄薄的各种古籍,但非论厚薄都用金丝楠木做成函套,内里用簪花小楷标明书名、卷数、版本等,明显每册都大有来头,仆人对它们庇护备至;两面墙上各挂着一幅当代书画作品,书法例神足气完、真力满盈,国画则淋漓畅快、意境高远。

江水源翻着白眼说道:“韩老先生莫要胡说,固然有‘七实三虚’的评价,但小说就是小说,如何能与实际中人相互比况呢?像书中诸葛亮有奇门遁甲呼风唤雨禳星增寿未卜先知之能、赵子龙有在曹营数十万雄师中斩将夺旗七进七出单骑救主之勇,莫非人间也有此等人物?再者说,张松长得额钁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老先生感觉我的长相和他有半点近似么?”

“不会!”江水源既然已经得胜,天然不会鄙吝胜利者的慷慨,在这类细枝末节的题目上加以粉饰。

“另有一本则是刚才韩老先生提到的前清江藩的。但愿小朋友能当真学习,聪明人下笨工夫,在学术上做出一番成绩,不孤负韩老先生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