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红楼修文物 - 236.第236章

236.第236章[第1页/共5页]

石咏有些愁闷,他已经请李铜匠在铜水里插手少量的锡,但是没有后代的那些东西,做出来的铜锡合金到底还是与原物有纤细的差异。但据李铜匠说,石咏的预算已经相对精确,他平生所见,铸补铜器只要这么点儿色差的,算是相称可贵的了。

石咏如法炮制,将“风月宝鉴”四个字全数取下,丢在书桌旁。

石咏支吾两句,只说薛蟠是醉了,看岔了,薛蟠却闹着不依,说是亲目睹着石咏和那古鼎说话来着。石咏一急,便反问:“就算我和这古鼎说话,你闻声它回我了么?”

只见那冷子兴满脸堆笑,说:“老爷子,您看着鼎,都已经放在您面前了,你见很多,识很多,您不是已经看真了么,这就是一具周鼎么?”

石咏内心已经完整稀有。

“都是街坊,这点事儿,要甚么钱?”李大树鄙夷地看了一眼石咏手里的碎银子。

“家母说,实在早该来称谢的。只是此前一向银钱不称手,现在我总算是凭技术,赚了小小的几个钱,家母赶着购置了几个小菜送过来,请方叔千万别见外。”

他的女儿方小雁倒是个千伶百俐会说话的:“石大哥,这是客气个啥哟,我们也不过是预付了一点儿房租,又没真帮到你们甚么?石大哥,你这不都是一向靠着本身吗?”

这鼎的声音固然闷闷的,可语速很快,像是一个很不耐烦的性子。

这时候山西会馆里一大群人拥了出来,顿时将石咏和薛蟠他们这些看热烈的挤到一边。只见人丛中一名须发皆白的白叟家和一名五十高低的中年人一左一右,站在冷子兴身边。那两位,就是斥巨资买下这件古鼎的赵德裕和赵龄石父子两个了。

是薛蟠。

这跟人打交道的过程一向持续到饭桌上。石家人用饭吃到一半,王氏带着五岁小儿石喻向石咏伸谢:“咏哥儿,瞅着你凡是有些进项就想着家里,今儿又听你说今后要提携喻哥儿读书进学,我这内心,这内心……”

石咏将铸补结束的铜镜托在手里,细心察看接缝处。

石咏小声问。

只听镜内一个衰老的女声缓缓开口:“是谁,唤醒了朕!”

这时候有个醉醺醺的声音在石咏耳边响起:“石……石兄弟,你,你如何和这鼎……说话?”

他捡了一枝秃了一半的竹笔,谨慎翼翼地将铜镜大要的浮土一点点扫去,现在便更加看得清楚,青绿色深深透入铜质当中,申明这面铜镜锻造的年代比他想得更加长远。

又是一声。

石大娘真如石咏所请,做了好些肉菜,分了一半出来,由石咏端着,给隔壁方家送了畴昔。

铜鼎便不再开口了,也不知在想甚么。

如果在石咏刚来这个时空的时候,他那直来直往的性子,一准儿让他当众毫不客气地喝破这一点。现在石咏却多了几分沉稳与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