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文明大明 - 第十章 形势2

第十章 形势2[第1页/共3页]

国戚当中只要太康伯张国纪捐助二万两,被崇祯封为侯爵。崇祯见百官和勋贵国戚都是一毛不拔,因而实施分摊,先是规定每个衙门必须捐银多少,厥后又按官员籍贯,规定每省仕京官僚捐助多少,如江南籍的要八千,江北籍的四千,浙江六千,湖广五千,陕西四千,山东四千等等。本来就是大厦将倾,很多官员本身就已经筹办跑路,因而京官纷繁去官告免,崇祯无可何如,只能作罢。

崇祯也是晓得本身底下的官员没有清官,官员都靠贪污致富,固然文官平时谈的都是以身报国,但是用银子报国事千万不能的,大学士以内最多捐助几百两,其他官员都是几十两高低,都是家计艰巨,为官廉洁如水。当时崇祯派寺人徐高,密谕国丈嘉定伯周奎,让他纳银十二万两给其他臣事情个表率。周奎不肯承诺,说是“老臣安很多金?”一口咬定最多捐一万两。崇祯以为捐的太少,要周奎起码拿出二万两。周奎派人向本身的女儿周皇后乞助,周皇后暗中派人送去五千两。周奎不但本身一个铜子不搭,反将周皇后送来的五千两银子扣下两千,只捐助三千两报命。

吴三桂接到调兵勤王的号令不是立即进京勤王,而是仗着旨意从宁远进关以后,在山海关兼并山海关总兵高第的兵马,所谓同一号令。当李自成打进了都城,还在山海关“清算兵马”。

明亡启事有很多,财务崩溃感觉是最首要的启事。李自成自西安东征而来,大明朝廷自孙传庭一死,已经是无兵,无将,无饷。此时国库囊空底净,内帑也是老鼠走空的状况。因而崇祯令勋贵国戚,寺人,百官助饷,以纳银三万两为上等,可加官进爵。明朝官员人为标准根基汗青最低程度,并且还是朱元璋遵循建国时的物价标准定的最低人为,过了将近三百多年,物价已经上涨数倍,人为还是原样,乃至朝廷另有很多时候发不出人为,或者只发一半,官员不贪污根基没有体例糊口。

寺人对皇权本来应当最最忠心,成果为了捐助银子,忠心也就不值钱了。传说东厂掌印寺人王之心最有钱,仅藏银一项就有三十多万两,崇祯叫他慷慨输将,王之心推委道“比年家计消乏”,仅献银一万两。其他的寺人也是一个个装苦叫穷,有的在住房门上贴上“此房急卖”,有的就拿着古玩书画去出售,都是一副破家抒难,举家为国的模样。

左良玉和黄得功都在长江以南,对此时的圣旨都是嗤之以鼻。

“国事如此,非陛下之过,实是臣等无能,现在闯贼东来,怎能让皇上以身犯险,臣等愿粉身以报,替天子出征。”从首辅陈演到大学士,大臣都一一报名要求代替,厥后李建泰报名,崇祯才承诺。李建泰为人贪恐怕死,即无驭将之才,也无应变之策,崇祯选李建泰为督师,只因李建泰是山西豪富商,崇祯无兵无饷,希冀李建泰为国着力,破家以抒国难。但是李建泰的故乡曲沃,已经要被李自成占据,有钱也不是本身的了。因而李建泰说道“臣家曲沃,愿出私财饷军,不烦官帑,请提师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