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魏野仙踪 - 第886章 燕山雪,燕山血(三十七)

第886章 燕山雪,燕山血(三十七)[第1页/共4页]

而卖力带兵的那些军将,则一脸崇拜地环绕在国师普风的身边,敬聆这位佛门大德训话:

大辽推忠翊圣匡国赞治纯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上柱国梁国公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辅国广教大师、赐紫沙门普风。

但是大辽自百年之前,就开了先例,专门给和尚们封赠高品官位。侍中这类五代时候专门封赠藩镇的高官,都只能算是起步点,甚么光禄大夫、鸿胪寺卿,也叫做普通报酬,乃至连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师,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向来是宰臣方有资格享有的荣衔,也都不要钱一样朝秃顶上扣。

在辽国,一个有官身的和尚拿到三师、三公的荣衔倒不算罕见,但是根基都是无实权的虚衔,便利这些僧官进宫和辽主讲经说法罢了。但是如有和尚身负功臣号、加开府仪同三司、实封国公,这就实在过分骇人听闻了些——纵观二千年帝王将相的家谱,以和尚身份刷出了这些成绩,身后一度配享太庙的猛人,也只要明成祖朱棣的阿谁和尚谋士、黑衣宰相姚广孝一人罢了。

但话又说返来了,就算在官制混乱、滥授名器的辽国,“推忠翊圣匡国赞治纯德功臣”这类功臣号,也是很有含金量的东西。“推忠”,申明此人立下了拥立帝王之功,“翊圣”,申明此人还安定了谋朝篡位的兵变,“匡国”则起码在用兵作战上得了大功,凡是为臣者拿到了这几项成绩,那就真正步入了权臣行列,至于接下来是走郭子仪线路还是曹孟德线路,就端看各自的境遇造化了。

可见人间的优胜感,常常都是比**出来的。

这个国师普风,到底在北辽这残破局面下混出了甚么功劳,让耶律淳和萧普贤女不吝开出如许大的前提来拉拢他?

起码在这支前锋军马当中,非论军将还是兵士,看着国师普风的那张蛇脸,都是一派虔诚崇信到了极处的眼神。

这个窜改一起,只听得普风赞叹道:“将军现在浑身力大无穷,一举手一抬足,端的有十龙十象之势,莫说是戋戋一只银壶,便是南朝道官手中百炼火铜而成的法剑,也难当将军一抓之威!”

但如许一身与军队格格不入的佛门打扮,却没有在这支辽人前锋军马中引来甚么非议。当然,辽人大半虔信释家,契丹人取名大略是耶律佛奴,而奚人取名多数是萧菩萨奴,但让这些辽人精锐敬之畏之的和尚,倒是因为他脑门还还顶着一个金光闪闪的招牌——

当下就有个耶律家远支出身的军将搓了搓手道:“国师明鉴,您白叟家是总领前锋军务的大将,天然是俺们头上的该管相公。但小将们也有几句下情容禀:不是俺们硬顶着大石林牙的将令不遵,实在是末将们的兵,都是临时凑出来的,此中多是燕都城里的恶少游侠儿,这些熊兵,打顺风仗说不定还算是得力,但真要打起硬仗,没有末将等临阵弹压实在是不成。如果国师有甚大神通,便在阵前敌住了那些南朝来的羽士,俺们各率本部儿郎,卖力厮扑灭没有二话——如果末将们临阵不肯力战,便国师不说,大石林牙也非摘了俺们的脑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