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玩宋 - 139.第一三九章 父女相见

139.第一三九章 父女相见[第1页/共4页]

王雱边练字边瞎揣摩,字写得不咋地。

王雱坐王安石身边发问:“爹,你要寄信给司马叔父吗?我想寄信给阿琰mm,另有寄点东西给方叔。”

当然,王雱也跟着夸:“对的,沈哥编故事真短长!我和沈哥说好了,把这稿子送到方叔那印出来卖,如果能卖出很多本的话沈哥就能攒很多钱买书啦。”

王安石想了个新体例,很快叫差役和胥吏出去宣讲:县粮仓里的粮食能够借出,如果有需求的能够来登记拿粮,等夏秋有收成了再还返来。

王雱记性好,看个一遍根基把他爹的构思记下来了。现在他还小,只能渐渐想体例影响他爹的设法。他悄悄把“变法灵感”放归去,揣摩着改天想个别例给他爹提个醒。

这事,不成啊。

底层官吏的“自在阐扬”,绝对是本地百姓的一大恶梦!

楼先生听他们父子俩都这么说,也就不再诘问,夸了王雱几句便分开了。

王安石对好学的后辈一向非常爱好,听完后点点头,把稿子收了起来,表示转头会连着写到开封的信一起送出去。

归正时候还挺多,人才啊计划啊甚么的,都渐渐来,不焦急。

王雱不焦急,王安石却有满脑筋设法急于付诸实际。春耕结束以后,新粮没熟,旧粮又吃得差未几了,这段时候普通被描述为“青黄不接”。

此法一出,很多百姓都抱着尝尝的心态过来借粮。借的固然未几,但也把粮仓里的一小半陈粮放了出去。

变法变法,这变出来的新法必定要有人去履行!人才储备很首要啊!

王雱看到都呆住了,这是要靠假贷来充盈国库啊!

他拿过稿子看完了,也感觉这故事非常出色,既表现了刘玄德诚意实足的求才之心,也表现了诸葛孔明的过人才调,情节更是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王雱得了一份稿子,拍着小胸脯给沈括包管:“这书必然会大卖的。”

烦是烦了点,却也比任由他们“自在阐扬”强。

王安石不由夸奖:“没想到这沈家小郎君另有如许的才调,把这《三国志》里短短的一句话编得真够出色。”

只是再听到孙儿唱那《两只老虎》,楼先生又苍茫了, 这《两只老虎》到底是甚么意义?楼先生是个固执之人, 揣摩了半天没想明白, 用过晚餐便漫步去县衙那边找王安石,扣问起《两只老虎》的意义来。

假贷这事儿,搞好了赚是必定有赚的,但是假贷得有标准,比方说绝对不能超越存款者的还贷才气。超越了会有甚么结果?

王雱从外头漫步返来,看到的便是王安石拿着他的“功课”在和楼先生指指导点。

“对啊。”王雱一本端庄地扯淡,“我梦里听来的!”实在他还想哼个《一枝竹仔》凑够歌儿一二三,不过这首是粤语,改编难度太大,想想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