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天龙八部之般若陀罗尼 - 第20章 花开两朵表别枝仓惶恐复别庙日

第20章 花开两朵表别枝仓惶恐复别庙日[第1页/共4页]

但是这些事在段延庆脑筋里过了一遍以后,再想,这味道就有些变了。他想到他段氏继南诏而成大理,所赖并非段氏一家之力,而是由大理的各氏族力量的一番较量过后的成果。大理地处西南,自古便稀有十氏族各自聚居,虽偶有争端,但大抵相安,且都不肯汉族权势过量干预此中。各氏族力量不等,大的有那么6、七家,相互制约。也恰是不想别家独大,各世家才共推恰好就是在大理没甚么权势的汉人段氏家属坐了帝位。而历代段帝,凭着武功、武功、信义、声望,谨慎的保护着各氏族的好处和其间的均衡。当年上德帝段廉义为奸臣杨义贞所杀,兵变之初,各大氏族领主并无行动,直到段寿辉起兵平乱之时,方得天龙寺中诸高僧及白族大领主高智升之助。而此时,段延庆方忆起,父皇所宠的那白姓宫女虽非王谢以后,但却也是白族献来的女子。父皇的俄然宠嬖并非无因,放弃白氏女子就等因而放弃了来自白族的一大助力。那女子(段延庆指的是阿康)提到“黄袍加身”,是说实在是高智升挑选了段寿辉。而本身,是被权臣放弃了。多年的不甘,此时却被那女子直接的指出,本身当年是多么的莽撞、无知、失策,白白孤负了父皇多年的悉心教诲,空负一身工夫、满腹诗书,到头来竟不知用在那边。此时竟落得如此不堪的地步,人不人、鬼不鬼……

余六忙道,“前次多谢大哥引来丐帮那马老头的仇家,兄弟方能脱身。大恩不言谢,小弟铭感大哥的恩典。”

谭青这厢却兀自焦急,这包大显是“残丐案”主谋身边更近一级的人物,可现在本身如果就这么追出去,必是露了行迹;可不追,线索就只能查到余六这一层了。正这时,忽闻头上房顶传来悄悄的“笃笃”两声。这声音很轻,如果不留意自是难以发明。可现在对谭青而言却似天籁,这恰是谭青听惯了的、他师父段延庆常日用以代步的铁杖触地的声音。谭青既知已有段延庆缀上了包大,本身便放心无虞的盯着余六。

满心绝望之间,他又忍不住把阿康的话颠来倒去的想了一遍又一遍,倒感觉阿康是在指导他一线朝气:有外姓觊觎大理,作为段氏子孙,保卫家国事他的任务;若正德帝此次不敌外侮,他段延庆便有了名正言顺的机遇;若他此次措置恰当,自有权臣聚来,推他上位……思及此处,段延庆不由热血沸腾,仿若绝境中又现一丝朝气。此时阿康与叶二娘的交友、叶二娘插手“残丐案”、有人栽赃“四大恶人”、甚而是阿康下嫁马大元,在段延庆眼中仿佛都别有深意。如果阿康得知他这番考虑,定是要抚额相叹,“老迈你实在是想太多了!”

且说回那日段延庆仓惶而去后,一向心境慌乱、难以平复,飘忽间竟来到一处旧城墙。望着这一段断壁残垣,思及方才那女子的一席话,段延庆一时思潮滚滚。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对于阿康来讲不过汗青书上的几个名词、一段故事。但在宋朝,这是直指赵氏的江山得来不正,宋太祖赵匡胤那会儿,这些事就是忌讳。在皇上面前,这是不能提的,小老百姓更不得擅加妄议。大理虽偏安一隅,但若想守住这份安宁,也要做到知己知彼,故而在周边各国也是都有密探安扎。大宋的这点所谓秘事,曾作为太子的段延庆天然是早就熟知了。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握有兵权。当时周恭帝即位年仅七岁,适逢北汉和辽出兵来袭,赵匡胤领兵拒敌。行至陈桥驿时,部下的大将不肯为小天子卖力而不知是否领获得功绩。遂合逼赵匡胤即位,一件黄袍就这么披在宋太祖身上了。有人猜想这是赵匡胤自编自导的一场戏,毕竟五代的时候天下太乱,谁有兵权谁就能立个国、混个天子当几天。厥后周帝让位――能不让么?――宋太祖安定了大部分汉人的江山,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一日,请来了当日为他出过大力、此时手握重兵的老哥们喝酒――喝的是闷酒。太祖爷说本身这内心不安闲,日子还不如当个节度使欢愉,睡不好觉;说我信得过你们,但是万一你们的部下妄图繁华权势、把皇袍往你们身上一披,你们不干行么?要不我给你们点钱、给点地,你们回家纳福行不可啊?第二天,几个老将乖乖交出兵权,回家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恰是因为宋朝的开朝天子是那么得来的天下,以是历代宋帝深知兵权的首要,更忌讳武将握有重兵,是以宋朝的兵制,是“更戍法”,或两年、或三年,兵士换驻屯地、将不随兵走。名义上是使兵士常常来往于门路,能够“习劳苦、均劳逸”,实际上是形成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元戎不知将校之可否、将校不知全军之勇怯”。1故而大宋兵力积弱,就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敢两面三刀的跟大宋耍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