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特工重生之农家生活小意思 - 315.第315章 糕点

315.第315章 糕点[第1页/共2页]

至于孛娄连称,其义不明,孛娄亦称孛罗,《田家五行》(元·娄元礼撰):“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这申明孛娄花不必然都卜人事休咎,农夫也可用来卜稻色,即年景吵嘴。范成大“吴中节物诗”[12]:“熬稃腷膊声。”自注:“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罗,北人号糯米花。”

主食以外以稻米作糕点和点心的种类,恐不会少于麦食的点心。

雨水节能够限于农夫卜稻色的。这类民风的发源必甚早,且不以食用为目标。后代甚么时候起逐步转为食用不得而知。但据《广东新语》的记录,清朝时广州人的“炮谷”和孛娄很类似,是供食用的:“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觉得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14]

(六)饭食、糕点稻米除一日三餐烧饭或粥为主食外,其他的加工食用体例,在汗青上极其繁多,不成胜计,可说是中国稻文明的特性。《广东新语》记叙西宁、南雄等地有很多特别的烧饭体例,如:“西宁之俗,岁三月,以青枫、乌桕嫩叶,浸之信宿,以其胶液和糯,蒸为饭,色黑而香。

则孛娄并不限于吴中南边,北方人也有之。看米花如何定休咎,据《武陵旧事》说;“吴俗,每岁正月十四日,以糯米谷爆于釜中,名曰孛罗花,别名卜谷,以番白多者为胜。”就是说,爆裂出来的米花,红色多者为吉利。

这只是广东几个县的环境,天下各地的饭食窜改就更多种多样了。

孛罗花所用糯谷的数量多少不得而知,但据《吴中岁时杂记》说,只用一颗:“爆孛罗,乡农以糯谷入焦釜,老幼各拈一粒,曰爆孛罗,谓卜流年之休咎。”[13]从上引质料,仿佛爆孛罗的时候首要在正月节,也有在雨水节的。以在正月节的为遍及,男女老幼皆爆。

又据《武林旧事》所载的“糕”类有糖糕、蜜糕、栗糕、麦糕,豆糕、花糕、糍糕、雪糕、小甑糕、生糖糕、蜂糖糕、线糕、间炊糕、乾糕、乳糕、社糕、重阳糕等19种。

枫,一名乌饭木,故用之以相饷。南雄以寒食前后,妇女相约上丘垄,以乌糯饭置牲口祭墓。又以蜡树叶捣和米粉为粔籹,色青而香。长乐人以香桂皮叶蒸饭,食之亦香。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15]

孛的意义据《说文》解释是变色之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按,孛之状,光芒四射,如草木枝叶旁出。”推想糯谷或米爆裂后色彩变白,故用孛描述。同时爆裂的声音如孛音,也有表音感化。

粥类有七宝素粥,五味粥、粟米粥、糖豆粥、糕粥、馓子粥、绿豆粥、肉盦粥等9种[17]。这些吃食种类中,有些是汗青很早的,如《广东新语》所说的“粔籹”,早见于《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注:“餦餭,锡也。以蜜和米面,折磨作粔籹。”《齐民要术》也有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