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檀郎 - 320 议和(下)

320 议和(下)[第1页/共4页]

“这汝南王,当真鲁莽。”大长公主叹口气, 皱眉道, “妾早劝他以大局为重, 不成意气用事, 他承诺得好好的, 不想现在又做出这般事来。”

秦王想了想,道:“此言有理,孤也曾有所考虑。只是济北王一贯不好说话,媾和的人选不好拿捏。”

大长公主道:“良策无多,不过是情面罢了。子启,济北王虽刁悍,到底还是宗室,你我须得唤一声叔父。有这情分在,关起门来便还是一家人。当下之势,与半月前已是全然两样,子启得了雒阳,济北王反倒四周被围,危如累卵。济北王先前起兵,不过是为了争一时意气,现在赵王已经伏法,子启也算给了济北王一个台阶。”

我说:“紧急的,乃是济北王如何归降。所谓媾和,景象有二。一是两边各有顾忌,不肯脱手,故而媾和。二是一方敌不过另一方,为免了局惨痛,故而媾和。不知以殿下所见,当下济北王这媾和,算是哪种?”

“云霓生,”他说,“你有何观点?”

大长公主道:“子启不必忧愁,此事,妾可代庖。当年先帝召济北王来雒阳,妾曾与他有些友情,到跟前去说两句话,决然不至于翻脸。”

“有一事,殿下仍未奉告我。”我说。

“此乃其一。”秦霸道,“其二,乃是明光道的人才。明光道崛起短短数年,可成本日之事,乃是曹贤长于用人之故。他在明光道当选能任贤,现在可见,都是上好的吏材,若加以拔擢,必可为孤所用。”

秦王没答话,却看向桓肃。

“哦?”秦霸道,“那么紧急的是何事?”

“这也不能怪他。”桓肃道, “他父亲灵王才过身半年,恰是哀恸之时。实在也不止是汝南王,方才殿下也看到了, 这堂上的诸侯, 虽都情愿合击济北王, 但多与明光道之流不两立,这媾和之事,只怕艰巨。”

桓肃的神采非常慷慨:“此乃事关千秋大业,我等万死不辞。”

当然,大长公主是甚么人,我心中稀有,不会是以就感觉她是在至心谢我。

话未说完,冯旦忽而在内里道:“殿下,明光道蒋将军派人求见。”

“靖国公觉得如何?”他问。

“殿下此言差矣,这可不是我厚此薄彼。”我正色道,“我且问殿下一句,明光道与诸侯分歧,如那汝南王所言,其奉前朝后报酬教主,自与当朝乃势不两立。若明光道肯归附,不知殿下筹算如何对待?”

大长公主看着我,半晌,莞尔。

“我久不见元初,他在扬州如何?”大长公主忽而问我。

“何事?”秦王问。

我也不再兜圈子,道:“靖国公所言,实在不无事理。豫州诸侯既不肯与明光道为伍,那么合击济北王之事,便不成行。如此,媾和须分两路。一起是济北王,由大长公主出面;一起是明光道,由我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