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玄幻奇幻 - 私塾风云 - 关于传国玉玺

关于传国玉玺[第1页/共4页]

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文曰“昊天之命天子寿昌”。二者分歧,古人觉得第一说最精确。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就有人思疑是章惇、蔡京造的假。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呈现。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天子当时就以为是假的;清初时,宫内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此中一方被以为是秦制传国玺,公元1746年,经乾隆天子钦定,证明是仿刻假货。1924年11月,末代天子溥仪被逐出宫时,张壁、鹿钟麟等人仍在追索着传国玉玺。“辽史”记为“大魏受汉传国之宝”,我觉得应当是“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应当是那期间改的。

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天子溥仪被冯玉祥摈除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迹。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终究埋没于汗青的漫冗长河当中。天子亦淡出中国汗青,更无所谓“白版”不“白版”矣。就此,玉玺失落于世,皇朝至此完,又将中国推入了新世纪。

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权势,其首要目标便是讨取传国玉玺,然终究还是无功而返。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假货。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假货而未采取。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此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狷介宗天子颇好考据,钦定其为假货。但临时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穷究者。民国建立,清廷退位,但依虐待前提,仍占有紫禁城而称孤道寡。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机杼,于右边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叫化东晋军救济,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都城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中原,将传国玺支出隋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