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庶门风华 - 第八百一十六章、封王(二)

第八百一十六章、封王(二)[第2页/共3页]

“启禀父皇,儿臣附议王相和温相的话,燕云十六州再加上辽国南京道六个州,以及我大周现在的声望,试问这四公十二侯谁能与之比拟?”李穑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长久的愣怔过后,陆呦的脑筋逐步复苏过来了,见大殿上已然乱成一锅粥,他站了出来,只是没等他开口,李琮伸手表示了一下,继而说道:“平燕侯稍安勿躁,先听听徐相意下如何?”

因为他们都清楚,现在题目的关头落到了温文山身上,三位丞相如果有两位反对,再加上其他朝中重臣的反对,这项发起根基就取消了。

武将这边还是是孟诺第一个站出来,“启禀皇上,举亲不避嫌,臣觉得平燕侯的的当得起这个王位,臣有个发起,莫若就把平燕侯改成平燕王,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启禀皇上,臣附议太子的话,机遇对我们这些武将都是均等的,小我凭本身本领用饭,又不是没有给过大师机遇,今后也不是没有机遇,想封侯封公封王的,拿出本身的本领来。”颜芃站了出来。

徐良兴见本身被点名了,只得站出来,“启禀皇上,臣觉得这件事还得考虑考虑,毕竟我朝自太祖天子立国以来,还从未有过异姓功臣封王的先例,蜀王的景象比较特别,不该作为参考。”

彼时,太祖天子也不是很情愿和蜀国打,毕竟比年交战,他的内哄也不是普通的大,真要打起来,不说两败俱伤,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见蜀国主动归顺,且对方提的几点归顺前提都是为蜀地的百姓着想,太祖天子感念这位蜀国国君的大义,封他为蜀王,世袭罔替,只是不再有兵权,但藩王的其他报酬稳定。

可这跟陆呦是两回事吧?人家当年是蜀国国君,因为归顺大周赏了他一个蜀王的称呼罢了,也没有兵权,不过就是用银子白养着他罢了。

“皇上,诸位同僚,请答应我这个做父亲的说几句话,犬子从小口不能言,乃至性子也非常孤介,又经常肯病,为此,臣一度放弃了他,由着这孩子自生自灭。。。。”陆端提及了陆呦的生长史,也提及了他和颜彦的姻缘,最后提及了他上疆场的初志以及在疆场上的表示。

剩下那几个保持沉默的人是和此事没有关联的,可他们是不想开口获咎人,非论是陆呦还是陆呦的反对者,他们谁都不想获咎,也获咎不起。

更别说,大周能成为一个威震八方的强国,绝对是和陆呦分不开的。

见三位皇子和太子都出列附议,昔日和陆呦走得近的几位文官也开端附议,先是工部尚书,紧接着是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继而是几位侍郎及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