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书剑盛唐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宝贵的记忆

第四百八十八章 宝贵的记忆[第1页/共4页]

莺儿取来纸笔,李诚缓慢的记录这段笔墨,这才道:“送书房里收好,这但是好东西。”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体例。有了水运,钢铁基地最大的困难也就处理了,用船把煤、铁运输到工坊,还能够用水利粉碎铁矿,真是太便利了。那里像在长安,渭水的吃水有限,跑的都是划子,还常常堵河道。

端庄人宵禁以后不会出来乱转,事理就这么简朴。巡夜的不夫君,在街道上梭巡,发明有人行走,会立即上前查问,这是确保长安治安的首要办法。

气候热,李诚先吃了晚餐,然后去泡澡。瓷砖固然有了,但是水泥的题目没处理。这个题目也算是耐久困扰李诚了。不过李诚在泡澡的过程中,想到了看过的一本小说,里头提到的水泥的简易配方,多亏本身的影象力够变态。

坊门才开,李诚带着李山就出门了,这傻大个也没啥精力。面对李诚眼神的诘责,很不美意义的挠头。幸亏这家伙脸黑,就算是脸红了也看不出来。

李诚才进门,李晋就迎上来了。李诚交代两句,让他去安排几个工匠,下午过来听候安排。李晋天然是从速办理不提,李诚一夜没睡,奔着后院就去了。进了后宅,看了一眼儿子,这年代风行抱孙不抱儿。李诚随大流,很少抱儿子。

女人的心机都差未几,特别是莺儿这类环境,更是要防备其他的小浪蹄子。后院的人越多,对于莺儿来讲合作敌手就越多。原则上她是崔芊芊的人,以是负担的任务是减少李诚去见武氏姐妹的次数。

但是李世民就不会这么想了,真给李诚丢到沔州,五年的工夫搞出一个年产量一万吨,都能吓死李世民,感觉这孙子要造反。毕竟在此之前,唐朝的钢铁产量一向就是千吨的量。李诚去了少府监,给翻了一翻,也就是两千吨的模样。

李诚很想去,一手抓农业,一手抓钢铁,最多干五年就能管理成大唐最富庶的州,这类成绩感太爽了。不过想去跟去是不一样的,李世民起码现在是不会放他去的。

沐浴以后,李诚没回炕上躺着,而是先去了书房。找到莺儿存放的记录,细心的清算在一个小册子里。别看这段笔墨简朴,实际上有很多技术困难要处理。一千多度的炉温,看起来就是数字,想做到没那么轻易。单单一个耐火砖就能搞死人。

这个期间的男人,对于家庭来讲任务更加严峻。为本身的妻儿撑起一片天空,遮风挡雨,确保家人衣食无忧。如果做不到这些,那就配不上女人们支出的报酬。

这就跟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是一个事理,设在汉阳的目标,是便利节制。其他身分,都会今后放一放的。要不如何说屁股决定脑袋呢?

从宵禁轨制来看,不丢脸出这个期间统治者的心态。长安是都城,出于安然考虑,出于便利节制的角度考虑,挑选了宵禁。长安是里坊轨制,每个坊都是独立的,夜里坊门落下,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圈子。出了事情,也很好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