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史书三国传 - 第202章,汉朝末路(2)

第202章,汉朝末路(2)[第1页/共3页]

献帝道,“你兄曹丕要我禅皇位于他。”

献帝来到后宫,见着曹皇后又哭起来,曹节问道,“皇上因何泣哭?”

众大臣回到邺城,陈群宣读圣旨,曹丕有些难堪,推让道,“我现在已位极人臣,只想做这魏王乃至终老,怎敢有此期望。”

至期,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几百余员,又请得番王使者前来插手,御林虎贲禁几万人聚于台下,刀枪剑戟寒光闪动。

明天忽见有这么多大臣来朝拜,献帝早就心知肚明,无事不登三宝殿,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啊!

侍中刘廙、尚书令桓阶奏曰:“王上,秦政一统中原,高祖又颠覆秦政,自尧、舜以来,帝王之兴,不总为一姓,自古君临天下,唯以德理天下、以智统朝庭、以才扶声望,现在王上具有这些前提,该当挑起这副重担,则海内归1、谋天下百姓之福祉也,望王上万不成推让。”

献帝哭道,“自高祖立汉至今四百余年,汉之江山如在我手上殒毁我怎能对的住列祖列宗呢?”

许芝又道,“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孝经》中黄谶云:‘日载东,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以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承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杂。如此,魏王的名讳已见图谶(日载东,绝火光,指的就是‘曹’字;不横一,指的就是‘丕’字)。又《易运期》谶云:‘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就是‘许’字。‘两日’就是‘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对应谶语的明证。又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华,易姓之符兆,代兴之机会,鼎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可超越此数,达到八百年,无德则减到四百年。是以周朝享国八百六十七年,夏朝享国四百数十年。汉用农历,立国至今四百二十六载。高祖虽受命于乙未年,但汉兴的征象始于获麟。自从获麟以来已七百余年,天之历数已尽。”

献帝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颤微微隧道,“朕并没有失策之过,爱卿如何能劝朕禅让皇位?”

曹丕看罢对张音道,“我就这么受禅,恐天下人诽议我有篡位之嫌,我不当受,你赍回玺绶吧。”

宣读已毕,魏王曹丕即受群臣八拜大礼,曹丕朗声宣曰:“朕秉承天意,秉承大统,改元黄初,国号大魏,定都洛阳。”

“爱卿有何事要奏?”

献帝已有好多年不见有这么多臣工来拜见本身,本日忽见有这么多文臣武将前来他倒显得非常宽裕而有些惊骇。自从曹操立魏国后,曹操将朝庭内的大臣都迁到了邺城,当然,这些大臣多数是曹操一手种植起来的,也无可非议,献帝自当时就被架空了,名义上是天子,可再没有朝会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