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四百零五章:两京之争(上)

第四百零五章:两京之争(上)[第2页/共4页]

大明则不一样,它是赵宋灭亡后近一百年,一个将“鞑虏”摈除出去光复中华的汉族政权,这也是汗青上很少见的北伐而非南下同一中国的政权。

开封处在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最易受敌,计谋位置更不适合。

又一侍郎站出来讲道:“龙兴之地在凤阳,那里是金陵?陛下,臣建议将凤阳立为新都,南北两京为陪都!”

今后必定还会生乱,崇祯天子可不想在战事停止得如火如荼之时,后院起火。

这话说的很中肯,崇祯天子明白是马士英不肯多说,怕惹上一身骚,倒是也了解,当下还决定把话完整挑明,点头又道:

并且,当大明的雄师在徐达、常遇春带领下攻占元多数,光复幽燕之地时,这块地盘从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开端,经辽、金、元,已被外族统治了足有四百余年。

“京师政令不得主南,南边之民以南京为主,不尊京师,长此以往,必国将不国!”

“如此,国事大有可为!”

建文帝即位后,因削藩激发“靖难之役”,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天子位,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十九年后,迁都北京。

不管是周武王东征灭商,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还是刘邦以汉中为按照地获得天下,或是隋、唐两朝根据关陇个人同一中国,关中一向是统治者的底子重地。

“南京为我朝龙兴之地,龙脉在此,又是太祖天子钦定都城,根不成断,臣觉得不但不该如此,更应当迁都于南京,以北京为陪都。”

“臣恳请圣上三思!”

迁都北京是朱棣方方面面的考量,一北京是他以往的封藩地,起兵“靖难”之前,已在此运营二十多年,建立了属于本身的一套政治、军事、经济体系。

......

等他当天子后,北京及周边地区已不在是“生地”而是“熟地”,迁都于此乃是瓜熟蒂落之事,何况南京一带充满了不从命他的建文旧臣,北京则相对稳定很多。

崇祯天子在密辛中得知,朱元璋还曾派太子朱标巡查长安、洛阳和开封,想挑选汉、唐、宋的故都为都城。

朱元璋并非不想用北京做都城,因为北京做都城最具计谋代价,但是当时大明军队方才从伪元手里光复多数,城池和周边州县还欠繁华和敷裕,且胡化了四百余年,与淮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有隔阂。

南北两京的争端和建立,均今后开端。

实际上,鞑清将这些处所一视同仁,在他们眼中,这些不过是他们新占的地盘,底子不过轻重,他们正视的不过是本身发财的关外或漠北,那边才是他们的“老营盘”,是留后路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