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26章 八月十八广陵潮

第26章 八月十八广陵潮[第1页/共4页]

刘备就有些不平了:“那枚公文赋,能有子瑜短长么?”

诸葛瞻倒是并不感到希奇,他宿世在省会读大学、事情时,大潮看很多了。

诸葛瑾此前实在也不晓得流刺网详细如何造,只晓得个思路观点。

明显第一版必定是放到水下后、被水冲刷时阻力太大,迎水面积太宽,轻易被冲走。第二版把薄薄的侧面对着水流,能分开水势,就稳很多。

诸葛瑾写完,放下剑,提示其别人:“别好诗了,潮头已经到顶,从速趁水位最高,把这些竹罾沉下去!

将军也晓得,家叔去岁被笮融、朱皓逼迫,现在只知他兵败西退,但详细消息不知,还要渐渐查访。前些日子广陵多事,我也不敢借将军之兵措置家事。”

但听刘备说得诚心,他也晓得刘备并不是阴阳怪气挤兑,而是至心感觉“何如老子没文明,一句卧槽走天下”,想找几句应景的词儿感慨宣泄一下。

然后刘备又看第三版,在第二版的根本上,底部加了穿孔挂麻绳、绑上大石头,进一步制止被冲走。

但谁让他逻辑思惟比较强,空间多少设想推演短长,前前后后十来天,多做几次实验就鼓捣出来了。

他先拿过第一张竹制流刺网给刘备看,刘备一个内行人,乍一看没看出端倪,

现在诸葛瑾糊口的这个期间,东海上最大的潮汐产生地,恰好就在这座广陵城。

诸葛瑾见他承诺得利落,便顺着说:“好,那我这首诗,便算值三百保护了。既然玩都玩了,不如拿这流刺网之法,也一并设个彩头。

刘备入徐州两年不到,本来还真没来过广陵城,也没见过广陵潮。

诸葛瑾也闲来无事,就渐渐讲授。

刘备二话不说,再次承诺:“这也是该的,若非子瑜之谋,我军这万余人马,怕是现在绝大多数都已逃散,或成了冢中枯骨。淮阴被围、下邳被偷之时,我军境遇是多么绝望?

诸葛瑾环顾一圈,发明确切没有更好的处理体例,就接过剑,歪歪扭扭在沙子上划道:

一会儿观完潮,放下竹罾后,我赌本日这两百张罾、夜里收网时能捞到两万斤以上的鱼,也就是每罾一百斤。

“不如便以剑在河滩上描画,也不必顾忌妍媸,转头再好生临摹。”

刘备却说:“我素知才干卓绝之人,一通百通。辞赋乃是小道,或许子瑜不屑于专研,但以你之智,便是随便口占几句,也绝对差不了,也算到此一游了——我若能吟,多少也得来几句,可惜全然不会。”

如此中间一张网,顶上一个浮标,底下一个大石头,才算是高低方位完整安定,哪怕冲歪了,只要有浮力还能主动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