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上位5 - 第七章 前去采访

第七章 前去采访[第1页/共2页]

邓年荣得悉了这个动静后,立决计识到这是个好消息,写得好不但能上省报的头条,说不定还能上中心级报纸,并且很有能够获奖。

初春三月,安河的气候常常还是春寒料峭的,伴着濛濛细雨,郊野里就湿漉漉的。走在田埂上,一不谨慎就会滑出去摔个嘴啃泥。

三小我便向郊野走去。

厥后村里有一名从内里经商返来的年青人张海兵,看到了村里的地理上风,离县城很近,地盘资本丰富,很合适搞蔬菜大棚莳植,因而带头在村里办起了大棚莳植,几年下来收成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村民们看到了收益,因而纷繁效仿,并且推举张海兵当了村支书,如许竹园村的生长才开端了新的篇章。

“对,这个思路很不错啊!”邓年荣像个带领似的说道,“你现在有几个大棚?”

以是只要有带领来观察关于血防事情的稳固,竹园村是必看的一个点,如此这个村落就获得了很多分外的补助,群众的糊口程度也远高于其他村落。

因而带着朱青云前去采访。

但是厥后跟着鼎新开放,周边的一些村落走出了生长特性农业的门路,竹园村却仍然逗留在“等靠要”的阶段,渐渐就不如其他村落了。

辣椒已经挂果了,另有茄子,豆角,黄瓜等等,都是硕果累累。

“哦。”邓年荣如有所思地点点头,“如许来看的话,最多两年就能收回大棚的本钱。那你所指的销路好是甚么?”

“一个大棚一亩地摆布。”

“这些都是反季候蔬菜啊,长得这么好!”邓年荣说。

“投资一个大棚要多少钱?一年能有多少支出?”邓年荣诘问道。

朱青云因为穿戴皮鞋,脚底打了几次滑,人差点都跌倒了。他看看邓年荣,人家穿的就是有防滑底的活动鞋,到底是个资深的记者,行头都不一样,朱青云想。

朱青云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去采访,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安河最驰名的村落。两人走进村口,张海兵早就在路口等着了。

“我们的蔬菜能拉到周边其他的都会,如果能运到一些多数会去的话,那就更好!”张海兵说,“客岁我联络过上海的一些蔬菜经销商,试着把我们的蔬菜送出去一些,才发明那边的代价是我们这里的双倍啊。但是当时的题目是我们的一些菜品不太合适那边的市场,以是本年我又停止了一些莳植方面的调剂,专门种一些合适上海市场的蔬菜。”

“建一个大棚大抵要三到五万块钱。蔬菜销路好的话,一个大棚一年能赚两万多块。但是如果蔬菜只是挤压在本地发卖的话,支出就要减少一半。”

“张海兵说,这就是我自家的大棚。我目前有10个如许的大棚,是村里最多的。其他村民最多的建了三个,大部分只要一个,统共有五十多个大棚。主如果资金的题目。邓教员,你是县委的人,你看能不能帮我们反应反应,争夺当局对我们停止一些搀扶,如果能供应一些资金存款的话,这个范围还能不竭扩大。另有就是能在技术上赐与一些详细的指导,派专业的农技职员到我们村挂点,提高莳植的新技术和新体例,如许结果就更好了。”张海兵恨不得一口气把统统的题目都讲完。